在陕西省宝鸡市,一种医改模式正在悄悄地改善着这里居民的看病环境,“小病在基层、大病在医院、康复回基层”的分级诊疗观念逐渐深入人心。
2014年9月,宝鸡市以“双向转诊”管理办法出台为标志,启动“基层首诊、急慢分治、双向转诊、上下联动”的分级诊疗新秩序。根据疾病的轻重缓急和治疗难易程度,不同级别和服务能力的医疗机构承担起不同的诊治角色——基层医疗机构被推为面向常见病、多发病和慢性病的“第一梯队”,疑难病、危急重症则在上级医院确诊治疗,待患者病情稳定后,再转回基层医疗机构进行康复治疗。
宝鸡市的这一医改模式无疑是成功的,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就是医改所面临的根本问题,就是群众对基层医疗机构的能力的不信任,从而导致一些基层工作开展不了,而群众不信任的原因又来自于我们医疗体系自身的封闭性,无法让普通群众了解到自己所接受的治疗是否合理有效,是否公开透明,所以医改的第一步就是要净化我们的医疗环境,争取让患者接受的每一项检查和治疗都能看得见,看得懂。同时在建设基层医疗机构时,严格把关,为患者们提供安全的医疗环境,让他们切实体会到在地方医院也能享受到在大医院的优质服务,从而减轻大医院的压力。再加上一些惠民政策的实施,基层医疗机构的建设将更上一层楼。
基层医疗机构就像人体的血管,触及到人体的每一个角落,他们将小病解除,再由大医院解决大病,切实保护了群众的身体健康,也缓解了我们现在面临的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同时基层时时监督的功能,也为群众提供了管家式的服务,从而构建和谐的社会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