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因化妆品患皮肤病的比例明显上升
——接触性皮炎、化妆品激素依赖性皮炎、化妆品不耐受综合征最多
什么是化妆品皮肤病?董兴无介绍,化妆品皮肤病,是指人们日常生活中使用化妆品引起的皮肤及其附属器的病变,是皮肤科临床的常见病。按照化妆品皮肤病诊断国家标准(GB17149.1~7-1997)定义的化妆品皮肤病,以可以确定与化妆品使用有关的皮肤病症状和损伤,其范围包括:化妆品接触性皮炎、化妆品痤疮、化妆品毛发损害、化妆品甲损害、化妆品光感性皮炎、化妆品皮肤色素异常。另外我们将传统定义以外的化妆品荨麻疹、化妆品唇炎、化妆品激素依赖性皮炎及化妆品不耐受综合征也纳入化妆品不良反应监测中。
通过调查显示,接触性皮炎、化妆品激素依赖性皮炎、化妆品不耐受综合征出现最多,专家指出,重金属类物质及糖皮质激素类药物此类违规添加禁用物质或限用物质超标,更易引发化妆品激素依赖性皮炎和化妆品不耐受综合征的发生。“经常使用激素类产品,时间长了,激素被皮肤吸收反而引起痤疮样改变、毛细血管扩张、皮肤敏感、皮肤潮红脱屑。”专家说,由于对激素类药物使用不当,一旦停药症状更为明显。
祛痘类、保湿类及美白面膜易诱发化妆品皮肤病
哪些化妆品容易引起化妆品皮肤病?经对产品类型分析发现,祛痘类、保湿类及面膜诱发化妆品皮肤病的比例明显突出。
专家分析说,一方面,这类产品多数含有消毒、杀菌及水杨酸等角质剥脱剂,具有一定的刺激性及致敏性。另一方面,很多功效类化妆品添加违禁成分较多,并且宣传力度较大,引导患者大量并频繁使用,造成化妆品不良反应增多。
倡导科学护肤理念,先做皮肤检测再选化妆品
董兴无指出,我国大部分消费者缺乏科学护肤理念,在使用化妆品前没有详细阅读产品说明书或没有作相应的皮肤分型或敏感试验,甚至偏信所谓“民间秘方”等配方自制化妆品。当出现化妆品皮肤病后因延误就诊和处理不当致皮肤屏障功能修复不及时而造成病情反复甚至造成了病情的加重。
其实,正常人的皮肤因其特性不同,表现出不同的类型。根据皮肤油脂分泌和角质层含水量,可分为中性皮肤、干性皮肤、油性皮肤。专家提醒,在购买化妆品之前最好进行皮肤检测, 强调护肤品及美容保健的方式要根据具体的皮肤类型选择。面部皮肤护肤指南推荐了三种护肤模式:
中性皮肤
洁肤建议:根据气候的变化选择对皮肤有保湿、滋润作用的清洁剂。深部清洁可选用磨砂膏或去角质膏,3~4周/次。
护肤建议:春夏季可用水包油型的乳、露类润肤品,秋冬季则可用油包水型霜类润肤品。化妆前使用温和的油性保湿剂以保持皮肤湿润。
干性皮肤
洁肤建议:清水洗脸即可,选用含亲水性及亲油性、不含碱性物质的温和洁肤品。洗脸水勿烫(18℃~30℃为宜)。不要进行过度深部清洁。
护肤建议:保湿非常重要。一般选用油包水型的膏霜类护肤品,最好含有良好保湿剂如神经酰胺、透明质酸、胶原蛋白等。选用滋润性粉底。平常可随身携带使用保湿喷雾。
油性皮肤
洁肤建议:35℃左右的温水洗脸,洗脸次数不可过多。选择中性或弱碱性且具有保湿作用的清洁剂,深部清洁可选用磨砂膏或去角质膏,2~3周/次。
护肤建议:水包油乳剂、凝胶、啫哩状护肤品,注意不宜过多使用化妆品,以免加重油腻和毛孔的阻塞。化妆前先使用控油产品,选用“无油”粉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