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手足口病早期的症状有点像感冒,急性起病,发热,一般体温38摄氏度左右,部分患儿可以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头痛等症状。同时也可能在这些症状出现后1—2天,在手掌、脚掌、臀部等部位出现米粒大小的斑丘疹,口腔内出现的疱疹破溃后出现溃疡,常常流口水,不能吃东西。
减低传染风险
须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手足口病的传染性很强,患者和隐性病毒感染者为本病的传染源。刘继锋科长强调,手足口病传播途径多,主要通过“人传人→人传环境→环境再传人”的方式不断地传播。以手→口(粪→口)传播、皮肤黏膜等密切接触传播为主。
间接接触亦可造成传播,比如接触门把手、衣物、食具、玩具等也可以互相传播。
还有种情况是,患者呼吸道分泌物及唾液中病毒可通过空气飞沫,如打喷嚏进行传播。目前,食入不洁净食物、被病毒污染的水源造成的传播尚不能排除。
对于如何预防手足口病,刘继锋科长表示,目前,该病尚未特殊的预防方法,目前上市的仅为EV71型灭活疫苗,对感染EV71型手足口病有预防作用,而对感染其他型别的手足口病无预防作用。但是,家长或监护人可通过教会孩子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勤洗手、常通风、晒衣被、吃熟食、喝开水”和健康的生活行为方式“打疫苗、倡消毒、少拥挤”来有效降低手足口病的感染机会。
有效的消毒
是预防的重点
当儿童出现发热、皮疹等相关症状,要及时到正规医疗机构就诊。患儿暂停去托幼机构或学校等公共场所,以减少交叉感染,并根据医嘱,必要时住院治疗。
托幼机构或学校如发现可疑患儿时,要及时告知家长并要求去医院诊治,并做好终末消毒。轻症患儿不必住院,但需要居家隔离14天;住院治疗的患儿在出院后需要再居家隔离1周。另外,家庭及托幼机构、学校对手足口病的消毒可使用84消毒液进行规范消毒。
医生提醒,有效的消毒措施对手足口病预防是很有效的。手足口病病毒对含氯的84消毒液特别敏感,一般可采用“浸、洗、擦、洒、泼”五步法进行消毒。家庭及托幼机构消毒通常可将500mL矿泉水的一瓶盖84消毒液原液倒入到500mL水中,混匀来用。
具体做法是:浸泡儿童衣物和儿童床上用品;清洗儿童玩具和毛巾(不能清洗的暴晒);用消毒液浸泡过的毛巾擦拭儿童容易接触的桌、椅、门把、扶手、台面等物体表面;用过的消毒液水洒在地面上;用过的消毒液水泼入厕所或粪便、垃圾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