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过不到一月,每年一度的世界艾滋病日便将到来。在这个特殊日子到来之前的10月26日至29日,2016年艾滋病学会大会在成都召开。此次大会由中国性病艾滋病防治协会主办、四川省性病艾滋病防治协会协办。来自国内外的千余名专家、学者出席了会议。尽管是一次学术大会,却传递出许多与患者和感染者,以及我们每个人息息相关的信息。本报记者采访了张福杰和蔡卫平这两位国内权威的艾滋病专家,他们称:主动掌控艾滋,也可建立美好生活。
20岁HIV阳性患者,一样可活到70多岁
张福杰教授是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地坛医院感染及研究科主任,他告诉记者,截至今年6月底,我国报告存活艾滋病人和感染者为67.2万例,但仍有约三分之一的感染者和病人未被发现或不知自己感染情况,传播风险大。“无论是确诊的病毒携带者还是未被发现的高危人群,都应该主动掌控艾滋病,提升信心,他们是可以建立美好生活的。”
艾滋病感染者或患者何以建立美好生活?艾滋病著名专家、广州市第八人民医院感染科主任蔡卫平教授说,事实证明,艾滋病和高血压糖尿病一样,属于慢性病,需要终身服药治疗。他说,在过去,艾滋病治疗的目标是救命,因此药物的毒副作用比较大,但是,随着国家防治艾滋病政策的实施及一直在进步的艾滋病药物的研发,艾滋病病死率已在逐步下降,患者生存周期也在延长。
张福杰说,我们的研究显示,如果一个20岁的艾滋病病毒(HIV)阳性的患者,在合适的时候开展并坚持规范的抗病毒治疗,他的预期寿命约为77岁(20加57年),可以活到70多岁。“艾滋病已从所谓的‘绝症’变为一种普通的慢性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