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一入秋季,很多人很容易就会被感冒肆虐一番。
每年阳历八月中旬至九月底的一个多月,我国大部分地区都处在初秋季节。这一时节的最大特点是中午如同夏日般的炎热,而早晚却凉爽许多。宋朝诗人刘武子的这句诗,就生动刻画了初秋早晨清新凉爽的境况。
很多人认为“秋冻”对健康有益,为什么还会因受凉而感冒呢?
总体上说, 秋冻是有益健康的。因为秋季是夏天向冬天的过渡时节,适当地有意识地冻一冻,对身体是有好处的。古人说的“春捂秋冻,不生杂病“是有一定科学道理的。
不过,秋冻讲究”有意为之“ 和”循序渐进“ ,那种因大意而受凉(如长时间睡或坐在凉地面上),或是突然受凉(如在冷空气来临时还穿得很少,或是夜眠不盖被巾),就不属于”秋冻“之道了。
真要论温度,冬天才最容易感冒,为什么初秋感冒的机会更大一些?
医疗气象学家研究证实,感冒发生的概率与一天中的平均气温有关系,但与一天中气温的日较差(即最高气温与最低气温的差值)关系更大。
初秋时节,各地的气温日较差都很大(所谓的 中午开空调,晚上盖被絮 ),午后的对流天气,以及大范围的冷空气活动,都会造成气温的骤降。这种气温的骤降,就是秋季感冒的主要诱因。
平时,我们的鼻腔、口腔黏膜周围,都附着许多各种各样的细菌,如葡萄球菌、链球菌等,只因为身体有一定的抵抗力,它们无机可乘,故不能危害身体。
可是当我们着凉时,身体的抵抗力大大下降,感冒病菌便乘机长驱直入,侵犯人的身体,从而导致感冒。而在冬季,人们因注意保暖,感冒的概率常常小于初秋。
做好预防工作,缓解”多事之秋“:
1.早晚加衣
初秋时节,人们应循序渐进添衣。尤其老人、小孩和一些体质较弱、抵抗力较差的人,在早晚出门时一定要带一件外套,以便根据温差增添衣服。
应注意,中午微热出汗时,不要马上脱衣散热,尤其是不要在空调下吹风,避免受凉感冒。
2.空气流通,晚上关窗
最好在早中晚各开窗通风三次,每次15分钟为宜,既保持了室内空气清新,又抑制了细菌的滋生,如有家人患感冒,及时醋熏。
晚上睡觉的时候一定要关窗,夜晚温度低,冷风侵袭很容易引起哮喘等疾病的发作。若室温低于三十度,建议尽量别开空调。
3.规律作息
很多人在夏天睡得晚,作息不规律,若延续到处暑后,容易造成抵抗力下降,被感冒等疾病侵袭。
所以在季节交替期要保证规律的作息和生活节律,早点上床睡觉,适当延长睡眠时间。
长时间处于低温环境中,人体很容易受到寒气侵袭,空调又使室内空气不流通,容易加大感冒病毒传播的概率。
4.适度体育锻炼
长时间坐在电脑前、办公室、网吧,缺乏运动者患感冒的机会也比正常人高数倍。
应在室外适度散步、打球、做操、练拳、习剑,有规律、长期的适度体育锻炼能够增强身体的抵抗力,防止感冒的发生。
5.良好卫生意识
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在去人多的地方前,鼻孔涂抹大蒜汁或口服几瓣大蒜可减少受传染的可能。
回来后及时用清水漱口,日本研究发现,这可以减少36%患感冒的几率。此外养成勤洗手的好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