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荨麻疹的主要表现是皮肤瘙痒,皮肤表面出现大小不等的红色风团,数小时内风团会变为红斑并逐渐消失,不留痕迹,但这样的循环会反复出现,很折磨人。该病的发病原因比较复杂,可能与食物、药物、感染、物理因素、动植物因素、精神因素及内脏和系统性疾病等许多因素有关。
过敏是荨麻疹的一种发病机制,叫做超敏反应,也就是机体对于变应原(各种外界、内在因素)产生了IgE抗体,这种抗体在体内与细胞相互结合,并发生一系列的化学反应,最终使皮肤、粘膜、呼吸道和消化道等发生一系列局部或全身性过敏反应。这种超敏反应有速发的,在接触变应原数秒钟内就能发生,并可持续数小时,也有迟发的,可能在6~12小时内发作,并可持续数天。
但荨麻疹的发病机制还有另一种,叫做非超敏反应性。专业性解读是某些食物、药物、各种动物毒素以及物理、机械刺激可直接诱发肥大细胞释放组胺,从而导致荨麻疹的发生。通俗理解就是,身体并没有发生过敏反应但却出现了荨麻疹,也就是说荨麻疹并不都是因为过敏引起的。
吃太多有时也会引起荨麻疹
每当年节过后,荨麻疹都会出现多发情况。主要是因为过节期间,人们正常的生活规律被打破,喜欢暴饮暴食,吃得量多,种类也多,特别是大鱼大肉,这些食物的异种蛋白吸收入血引发荨麻疹的机会就大大增加了。这么多食物同时进入胃里,上一波还没消化完,下一波就来了,胃部负担变得很重,胃里的食物不能做到完全消化,有一部分大分子物质特别是蛋白质分解后产生的肽类物质,就会通过胃肠道粘膜进入人体血液中,诱发急性荨麻疹。而节日期间,人们喜欢喝酒,而且无节制,酒精对于胃肠道的刺激非常大,这也大大增加了异种蛋白入血的机会。同时,节日期间熬夜、劳累使机体的免疫力下降,也会增加患病的概率。
这类患者的症状通常表现为一过性,一般都是以前从未或至少3~5年内未患过荨麻疹,没有明确的过敏史,也不是过敏体质,经过专业过敏原检测也可能检测不出明确的过敏原。
不能掉以轻心应及时就医
一般情况下,荨麻疹不会危及生命,但少数人会出现胸闷、呼吸困难,甚至窒息,或者会出现过敏性休克等症状,因此,需要引起重视。病情较轻者,可以口服抗组胺类药物,观察病情变化,一旦发现病情无法得到有效控制,或出现胸闷、呼吸困难、恶心、呕吐、腹泻等症状时要及时就医,以免延误病情。患病期间要注意饮食清淡,忌食辛辣、腥发的食物。
医生建议,要坚持规律、健康的生活方式,注意饮食营养合理搭配,注意休息保证睡眠,并坚持运动,增强机体抵御能力。同时,医生也提醒,秋季是容易引发过敏的季节,其中最应当小心花粉过敏。这里说的“花粉”并不是通常理解的花蕊上的粉,而是泛指大自然中的植物。秋季容易导致过敏的植物是艾蒿草、豚草,有既往过敏史或过敏体质的人要特别当心。除此之外,尘螨、霉菌也是需要提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