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春节前的一天半夜时分,王女士从咽部不适感中醒来。她找遍家里的小药箱,只剩下几片“云南白药”,于是她口服了几片。到凌晨5时许,王女士丈夫突然被一种类似口哨的呼吸声惊醒,他发现此时妻子已经呼吸困难,口唇发紫,慌忙将其送到嵊州市人民医院急诊科。
急诊内科医生体检后认为,患者是急性喉头水肿,立刻给予地塞米松输注等治疗。正在EICU(急诊重症监护室)值班的医师得知情况后,也马上赶到抢救室查看病情。此时王女士已大汗淋漓,血压急速下降,神志模糊。医师意识到,迅速建立人工气道是挽救王女士生命的关键一步,决定立刻给她气管插管,保持呼吸道通畅。
随后,王女士被收入EICU继续治疗。在其住院期间,从呼吸机参数的调节到生命体征的观察,再到药物的合理使用,医护人员对每一个细节都不曾疏忽。看着化验单上一个个数值陆续好转,医护人员从内心感到欣喜。短短3天时间,王女士的病情得到了控制,顺利拔管并康复出院。
据医师介绍,王女士的病情主要是药物过敏导致的急性喉头水肿,提醒市民用药时要谨遵医嘱,多加注意,千万不可随意用药、用错药。
“这对我而言,是一次刻骨铭心的经历,今后再也不敢擅自口服药物了。”王女士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