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HIV感染呈现新特点,有效预防成关键
目前,我国HIV感染呈现新特点,性传播,特别是男同性恋者的发病率每年都在增加,这个人群里面大约有百分之十的人感染了艾滋病,每年至少有百分之五的新发感染率。北京佑安医院感染中心主任、国家卫计委艾滋病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吴昊介绍说。
“过去艾滋病的传染方式除了性传播之外,还包括静脉吸毒人群,母婴传播以及部分偏远地区非法采供血浆等。”张福杰说,2015年,新报告的HIV感染者中有94.5%是通过性传播,而性传播主要分为两类人群,一类还是占绝大多数的异性性行为传播人群,该人群以中老年男性为主;另一类则是通过男男性行为传播,以年轻人为主。“可以说,感染人群的结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到现在,艾滋病的传播基本以性途径为主,以前我们所说的母婴传播,现在阻断成功率最高能达到99%。”北京协和医院艾滋病诊疗中心主任、国家卫计委艾滋病临床专家组副组长李太生表示,性途径传播较难控制,尽管多年来我们做了很多安全知识方面的防艾宣传工作,但实际上收效并不理想。
多重因素影响,国内抗艾药物期待新突破
目前国际上六大类抗艾药物分别作用病毒复制过程不同的靶点,一旦病人对某个作用的靶点出现耐药后,就需要更换新药。但相对于欧美国家,我们在抗艾药物方面的选择比较少。
有关专家指出,国际上所提出来的艾滋病初治病人所需的骨干药物,比如说整合酶抑制剂、新型蛋白酶抑制剂等,我们尚不具备,而由于目前艾滋病治疗需要终生服药,这就会给病人的肝肾带来毒副作用,并易引起胃肠道不适。治疗艾滋病的医生们都很期待能有更加适应我国人群特点的新药给HIV感染者带来新选择。
北京佑安医院感染中心主任、国家卫计委艾滋病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吴昊说,“以往在药物方面,我们的一线、二线治疗药物和世界卫生组织《使用抗逆转录病毒药物治疗和预防艾滋病毒感染合并指南》中要求的几乎一样。但近两年,世卫组织指南中列出的新药我们都没有,因此,现在艾滋病在药物方面是有重大需求的,需要我们寻求突破。”
专家表示,由于艾滋病治疗方式日趋正规,治疗人群增大,对国家的医疗投入、医护人员的工作强度、总体疫情的预防控制都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并且,随着发病人群结构的改变,越来越多的患者需要更方便、安全的治疗方案来提高生活质量,国内抗艾药物面临新需求、新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