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日是世界艾滋病日。世界卫生组织和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全球抗击艾滋病取得亮眼“成绩单”。但与此同时,全球抗艾也存在地区不平衡等严峻局面。
数据显示,2015年是近20年来艾滋病病毒造成死亡人数最少的一年,也是自1991年以来新增感染者数量最低的一年。
1981年12月1日,美国发现世界首例艾滋病病例。1988年1月,世卫组织将每年的12月1日定为世界艾滋病日,开始宣传和普及预防艾滋病知识。世卫组织当时预测全球已有10万至15万艾滋病病毒感染者。
此后,艾滋病这一“白色瘟疫”在全世界迅速蔓延,升级为全球公共卫生的重要威胁。2005年,与艾滋病相关的死亡人数创纪录地达到230万。
高效抗逆转录病毒疗法的出现和推广为艾滋病患者带来了福音,这一救命疗法成为助推全球逆转艾滋病流行趋势的关键因素。
1996年,美籍华裔科学家何大一首先提出用3种或3种以上的抗病毒药物联合治疗艾滋病,既能最大程度地抑制艾滋病病毒复制,又可降低抗逆转录药物的耐药性。鉴于治疗中依据患者实际情况采取多种不同药物组合,制止或阻断病毒的复制过程来抗击艾滋病病毒,这一疗法被称为鸡尾酒疗法。
鸡尾酒疗法虽无法彻底根除机体内的艾滋病病毒,但能有效控制病毒复制、扩散,将艾滋病病毒携带量控制到低水平,延缓病毒感染者的发病时间,阻断病毒传播,延长患者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