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艾滋病困扰人类数十年后,全球抗艾努力正收获显著红利。2015年,全球新增艾滋病病毒感染者降至210万,较2000年下降35%;与艾滋病相关的死亡人数降至110万,比2005年减少120万;截至2016年年中,1820万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正在接受抗逆转录病毒疗法。
自2015年以来,古巴、泰国、白俄罗斯和亚美尼亚成为全球首批消除艾滋病病毒母婴传播的国家。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官员也多次公开表示,中国有望成为下一个完全切断艾滋病母婴传播的国家。
但与此同时,全球抗艾仍然面临多重挑战,抗艾存在明显的地区不平衡等问题。
全球每年三分之二的新增艾滋病病毒感染者都集中在最贫困的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总计2560万艾滋病病毒感染者面临着检测手段少、治疗难的巨大障碍。
全球约45%的新增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为“关键人群”及其性伙伴。其中注射毒品者、男性同性恋及其他有男男性行为的人群中新增感染者数量继续上升,性工作者和变性人中新增感染者数量也未能实现下降。
对此,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11月30日呼吁各方采取行动,努力实现到2030年为3000万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提供治疗的快速通道。“这需要我们触及那些最弱势的群体:撒哈拉以南年轻的女性、注射毒品者、男性同性恋及其他有男男性行为的人群、需要医疗服务的穷人,”潘基文说。
目前,全球仍有超过1400万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并不知晓自身的感染情况,仍有半数感染者还未接受抗逆转录病毒疗法,要实现到2030年结束艾滋病流行这一抗艾终极目标仍有多重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