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高值医用耗材采购和监管平台”的开通,是我省推进高值耗材(试剂)阳光采购的重要平台。目前,已有457所公立医疗机构通过省平台开展阳光采购,实现了应参尽参,高值医用耗材价格混乱的现象得到有效整治。
此外,为了强化集中采购,推进药品价格综合改革,我省还出台了《山西省完善公立医院药品集中采购工作实施方案》,按照“一个平台、上下联动、相互衔接”的原则,如期启动新一轮公立医院药品集中分类采购工作,切实减轻了患者的药费负担。
医疗费用增速明显放缓分级诊疗格局逐步形成
多措并举、强力推进之下,我省的医疗费用控制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
医疗费用增速明显放缓。从整体水平来看,2015年山西省公立医院医疗费用增幅仅为3.70%,比全国平均水平(9.77%)低6.07个百分点,为全国最低;与2014年相比,增幅下降了9.09个百分点。按照全国平均水平测算,山西2015年节约医疗费用16.75亿元,门诊次均节约14元,住院次均节约432元。从个体费用来看,2015年全省三级医院患者次均门诊、住院费用增幅分别为-1.13%、1.12%,均大大低于全国平均水平(5.15%、4.12%)。
分级诊疗格局逐步形成。从病人流向看,2015年全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诊疗量增加了12.5%,占全省总量的59.9%;而全省三级医院则呈现“两降一升”的变化趋势,即:总入院人数同比下降了0.7%、病床使用率降低了5.44个百分点,手术人次增加了11.6%。这一系列数据说明分级诊疗制度建设的正向引导作用开始显现。
医院控费意识普遍增强。医疗费用控制逐步得到公立医院高度重视,管理者更加关注医院内涵建设和运营成本管理,主动以“缩短平均住院日、提高病床周转率”为着力点,提高服务效率,规范诊疗行为,控制运行成本。以9所委直(综合、专科)三甲医院为例,2015年次均住院费用同比下降了4.59%,降幅最大的达到10.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