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医联动“强基层”家门口享受优质医疗服务
武女士是我省分级诊疗政策众多受益者中的一位。
山西省卫生计生委相关负责人介绍,多年来,由于医疗资源配置的不均衡,基层患者往往随着优质医疗资源的布局,向大城市、大型公立医院集中,这是导致“看病贵”问题的重要原因。为缓解这一问题,我省于2014年在全国较早启动分级诊疗试点工作,2015年底在全省推开,同时推进“医疗、医保、医药”三医联动改革,推动优质医疗资源合理配置和纵向流动,逐步打造分级诊疗的就医格局。
为让老百姓在家门口就能看上好医生、享受上好的医疗服务,山西省紧紧扭住“强基层”这一根本,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医联体建设、县级临床重点专科创建、社区卫生服务提升、乡镇卫生院服务能力建设等方面不断发力,为分级诊疗的构建打下了扎实基础。同时,通过建立医保差别化支付调节机制,全面推行按病种分级诊疗。通过改革,首批18个试点县呈现出“两升两降”的良好局面,即:县域内住院率和新农合住院费用报销比例均同比提高了2个百分点;县外转诊率平均同比下降了13.2个百分点,县级医院次均费用同比下降了12%,参合农民自付费用平均节省300-500元。
控制药品、耗材成本减轻患者药费负担
一说看病,老百姓直呼看不起,因为药费、检查化验费等各种费用实在是太高了。其实,“三费”(药费、检查化验费、卫生材料费)占比居高不下也一直是公立医院改革和发展的老大难问题。为此,我省从药品、耗材、设备等源头成本控制入手,不断强化供应保障,拓展基本药物使用范围,完成了新一轮基本药物和低价药品集中招标采购,推行配送企业动态分级管理,强化对基本药物供货配送企业的履约监管。2015年,全省二级综合医院、三级乙等医院、三级甲等医院基本药物采购金额占比分别为45.6%、31.2%、27.6%,群众用药负担有所减轻,以基本药物制度为基础的药品供应保障体系基本建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