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悉,为进一步完善基层医疗机构规范化建设,韶关加快推进乡镇卫生院标准化建设工程,大力强化乡镇卫生院基本医疗服务功能,提升急诊抢救、二级以下常规手术、住院分娩、高危孕产妇筛查、儿科等医疗服务能力。目前,全市乡镇卫生院标准化建设率为86.32%。并从今年起,用3年时间在7个县(市)开展标准化建设“扫尾”工程。
“五个一工程”提升服务能力
10月11日上午,曲江区樟市卫生院院长廖英在镇上办完事,看到一名六旬老人躺在地上,周围围着许多群众。廖英上前查看了老人的伤势后,马上拨打急救电话。不一会儿,镇卫生院的救护车呼啸而至,将老人接到卫生院。经检查发现老人除了手脚擦伤外,眼睛瞳孔有些不对称,于是急救医生马上联系上级医院,将老人送到区人民医院。廖英告诉记者,自市卫生部门给乡镇卫生院配置救护车之后,大大提升基层卫生机构应急抢救能力和病人运送能力,为危重病人赢得更多生机。
为加强和推进经济欠发达地区乡镇卫生院主要设备短缺和简陋问题,去年7月,全省启动了为经济欠发达地区乡镇卫生院配备“五个一”设备设施项目(一辆救护车,一台全自动生化仪,一台心电图,一台放射X光机,一台影像超声机)。韶关作为广东省经济欠发达地区之一,省、市两级政府共安排了资金4800多万元,为全市91个政府办乡镇卫生院装备352台各类设施设备。韶关救护车采购共投入1572万元,其中省财政补贴943万元,地方配套629万元。“五个一项目”配备后,有效改善了乡镇卫生院医疗卫生设施设备简陋欠缺问题,大大方便了群众看病,提升了基层公共卫生服务能力。
韶关分级诊疗工作在南雄、仁化先行试点后,将于年底在全市全面铺开,要求县域内住院率提高到90%左右,基本实现大病不出县。乡镇卫生院标准化建设,将有力推动韶关全面建立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分级诊疗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