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新加坡的寨卡病例迅速由零增长到几百例,引发国际关注。根据相关报道,在新加坡的寨卡病例中,有数十名中国人病例。
与早期主要在非洲等发展中地区流行的埃博拉病毒不同,寨卡病毒在美国等工业化国家均有发现,这引起了包括发达国家在内的世界各国对此的重视。目前各国都在积极研发寨卡疫苗。
从疫区归来发热,要及时就诊
据了解,寨卡病毒病属于蚊媒传播疾病,主要是通过伊蚊叮咬感染,也可通过性途径传播。
在黄学勇看来,虽然目前人类对寨卡病毒的认知有限,但寨卡病毒与引发登革热的登革病毒、引发西尼罗热的西尼罗病毒同属黄病毒。因此,在病原学、流行病学、临床特征等方面具有较大的相似性。
黄学勇说,虽然该病绝大部分患者病情轻微,但少数患者可出现神经系统和自身免疫系统并发症(如格林-巴利综合征等)。另外,在本轮寨卡病毒疫情发生时,巴西等国新生儿小头畸形病例数显著增加,加之近期美国科学家从小头畸形死亡患儿脑部检测到寨卡病毒核酸,世界卫生组织(WHO)认为,新生儿小头畸形可能与寨卡病毒感染有关。
他提醒,有自寨卡病毒病流行或有病例报告的国家和地区回国的人员,在两周内出现发热(多为中低度发热)、皮疹(多为斑丘疹)、关节痛、肌肉痛、结膜炎等症状时,应及时到医疗机构就诊,并主动说明上述旅行史。
接诊发热患者的医务人员在做出疑似寨卡病毒病病例诊断前,应详细了解患者是否具有发病前14天内在有寨卡病毒感染病例报告或流行地区旅行或居住的流行病学史,并尽量排除登革热等类似疾病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