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扎实有效推进第四轮防治艾滋病人民战争,进一步遏制艾滋病疫情上升的势头,提高工作质量和成效,普洱市委政府高度重视防治艾滋病工作,今年6月,高规格召开了普洱市第四轮防艾人民战争动员会,制定出台了《普洱市第四轮防治艾滋病人民战争实施方案(2016—2020年)》,采取过硬办法,出台了四大政策措施,持续深入推进全市防治艾滋病工作。
一是加大经费投入。从2017年起,市级防治艾滋病专项经费从2016年的人均0.6元提高到人均1.5元的标准给予预算安排,要求县财政按照人均不低于1元的标准纳入当地财政预算,为防艾人民战争的深入推进提供了经费保障。
二是加大奖惩力度。制定出台了《普洱市防治艾滋病工作目标责任考核奖惩办法》。明确的职责任务、惩处办法和奖励对象、标准、范围,奖罚分明。从2017年起,市财政每年投入170余万元对工作任务完成得好的单位和一线工作人员进行奖励;县级参照市级执行。为充分调动工作积极性,《奖惩办法》不仅对各县(区)人民政府、市防治艾滋病工作委成员单位完成防艾年度工作目标责任情况进行考核奖励,还对艾滋病防治管理及一线工作人员进行奖励。进一步完善和落实防治艾滋病工作考核和责任追究制度,将防治艾滋病工作纳入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政绩考核的内容。充分调动广大干部群众和防艾战线管理人员和医务人员的积极性,促进全市艾滋病防治工作的深入开展。
三是加大结婚登记人员艾滋病病毒抗体检测力度。普洱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普洱市民政局联合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结婚登记人群艾滋病病毒抗体检测工作的通知》文件,明确要求“自2016年10月1日起,所有申请结婚登记的人员应当先接受艾滋病病毒抗体免费初筛检测服务,检测率必须达95%以上”。从而尽早发现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及时为他们提供管理、干预和抗病毒治疗、母婴阻断等服务,有效控制艾滋病的流行和蔓延。
四是落实了一线防治艾滋病工作人员津贴。在市防艾办与人社、财政、审计等有关部门共同协调努力下,报经市政府常务会议研究通过,落实了防艾一线人员岗位津贴待遇,自2016年9月起,全市防治艾滋病一线医务人员按照二类津贴标准,每月补贴154元,保障了一线人员应有的待遇。
普洱市的艾滋病防治工作自第四轮防艾人民战争启动以来,在普洱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下,通过防艾机构和各成员单位的充分协作,各项保障政策逐一得以落实,工作措施进一步加强。但仍然面临着疫情依然严峻、边境地区防控压力大、一线人员的数量和素质不能适应日愈增长的工作任务等困难和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