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绿色药品采购机制,切断“以药补医”利益链条
“精蛋白生物合成人胰岛素(诺和灵30R)注射液,每支的价格由64.68元降到了56.24元,便宜了8块多。”在玉屏自治县人民医院一楼取药窗口,前来就诊的一位糖尿病患者说。
药价下降,意味着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强力取消药品加成立竿见影。
该公立医院在实践中发现,在新农合、城镇居民医保等政策全覆盖的情况下,如果“以药补医”的门槛不拆,医药费用的不合理增长就无法得到根本遏制,继续会出现越补越高,造成大量医疗资源浪费。这就意味着“统一目录、统一平台、量价挂钩、招采合一、全程监督”的招标采购办法似乎也不能成为一劳永逸的妙方。
“全县药品供应公司多达9家,利润高的药品配送成为大家竞争的‘肥肉’,而经济实惠又有效的普通药品则是大家嫌弃的‘骨头’,药品公司‘挑肥拣瘦’最终增加了群众用药成本。”说起药品采购,赵德福一肚子苦水。
吃三家不如坐一户。玉屏自治县公立医院综合改革领导小组探索出药品采购新机制,为公立医院药品采购设置了“一道铁门槛”——通过公开发布药品供应商招标信息,根据行业记录和资质评估,筛选出一家药品供应商,双方签订保证协议,交纳五年保证金,由供应商负责全县药品配送,“肥肉”搭配“骨头”,调动了药品供应商的积极性,保障了普惠药品的配送。
与此同时,全县全面实施药品零差率销售政策,取消药品加成,规定省级招标药品“一竿子插到底”不准二次议价,通过调整医疗技术服务价格和增加政府补偿,以及医院加强核算、节约运行成本等多方承担,并按7:2.5:0.5的比例进行补助(即调整医疗技术服务价格占70%,增加政府投入补助占25%,医院加强核算、节约运行成本负担5%,有效遏制了医院和医生的逐利行为,降低患者负担,进而引导病人合理看病,减少医疗费用支出,控制医疗费用不合理增长。
“仅取消药品加成一项,我们平均每个月减少收入20万元左右。”赵德福说,县级财政补偿为我们放手改革增添了底气,给患者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