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6月1日,山东省启动第一批城市公立医院改革,截至7月1日,286家城市公立医院已全面启动综合改革。与此同时,威海等多个城市积极探索健康城市建设。近期,人民网记者随国家卫生计生委赴山东走访调研,探索该地区“从方便看病到健康生活”的改革经验。
借力“互联网+”打造智慧医改
当前,互联网与传统行业的融合正在不断深入,“互联网+”与医改碰撞,会激发出哪些火花?
“互联网+”推动科技创新。一个小方盒,6个按钮,就能让患者的心脏随时随地受到“保卫”。在齐鲁医院心脏远程监护中心,魏敏副主任向记者展示这个心脏监护器,“患者将它戴在身上,如果觉得不舒服,按压一下,心电图就会自动传输到远程监护平台,患者不必要跑到医院去做检查。接到心电图的医生若发现严重问题,会立刻通知患者本人和其所在地区的监护站点(领取到该监护器的医疗机构);尤其危及生命时,监护仪还会自动报警。”
实际上,接到“信息”的医生不止是判断患者“有事”还是“没事”。记者注意到,心脏远程监护中心的医生们正在对着电脑进一步处理信息,进行深入解读。“监护仪只要不离身,就会实时记录患者心脏情况,每24小时把记录上传,由医生对这段时间的动态心电图进行分析,并形成一份报告反馈给患者。”魏敏说。目前齐鲁医院心脏远程监护中心服务覆盖国内11省市,联网200多家各级医院。
“互联网+”促进分级诊疗。在齐鲁医院远程会诊中心,数十位医生戴着耳机,每人面前是两台电脑,其中一台屏幕里是正在交流的对接医生,另一台显示患者病例资料。这是医生们在对对口帮扶医院的医生进行指导,每人工位上标有对接医院名称,如邹平县人民医院、临朐县朐山医院等。
“县医院的技术水平相对薄弱,通过这种远程交流建议一种常态化帮扶,希望可以使合作医院获得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医生高海清说。让他欣喜的是,经过远程指导,基层医院的技术水平也得到了提升。
“互联网+”优化就诊流程。齐鲁医院的门诊大厅内,每台自助机前都有一位志愿者指导患者如何应用身份证自助挂号。这是该医院实现的“一证通”就医方式,患者使用身份证建立虚拟账户,只要刷身份证就可以完成诊断、检查、检验、取药、结算等各个环节手续,每个环节均有短信实时提示。医院在门诊不同区域设置了自助预约机、自助查询机、自助打印机和自助病历机等,提升了患者就医的自主性和医疗过程的透明度。医院还实现了就诊区域免费无线网全覆盖和360度实景智能导航服务,患者用手机导航便可顺利达到诊疗站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