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市内住院免交押金、免起付线,出院享受“五道保障线”补偿“一站式”结算,仅付自付部分费用;在市外住院,将材料交给县、乡、村任意一级医保机构工作人员,便可坐等补偿到账……于都是全国第二批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县、全国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示范县。在解决看病难的同时,于都创新医保机制,进一步解决看病贵的问题,同时优化服务,实现了医保经办机构县、乡、村全覆盖,将办事窗口延伸至村一级,为群众提供便捷、高效的服务,变“家属跑路”为“资料跑路”,让民生红利最大限度惠及城乡群众。
“乡村有了医保服务点真是太方便了!”日前,于都县银坑镇里汾村村民谢陈长在镇医保所给刚出生的孩子买好新生儿医疗保险后说。为了让医保更加便民、高效,于都县在23个乡镇设立医保所,全县共有医保所工作人员102人;在376个村(居)设立村级医保服务岗,各配备1名工作人员,具体负责本村(居)的医保参保登记、费用征缴、政策宣传等服务工作。同时,对县、乡、村三级经办机构进行全覆盖、标准化建设,将医保信息系统延伸至乡、村两级,让群众办事不“来回跑”,形成乡镇“一站式”办结流程,强化县、乡、村医保网点服务能力建设。
今年10月,盘古山镇医保稽核员解燕在下村稽核医保待遇时发现,该镇塅仔村贫困户欧阳洪路因患食管癌在赣州市肿瘤医院住院,其“五道保障线”报账比例未达到90%,随后为他挽回2998元医保补偿款。为守护好群众的医保待遇,于都县组建了一支由15名医药、财会专业人员组成的专职医务稽核队伍,并充分发挥乡、村医保经办机构的监管作用,实行日常稽查和重点稽查相结合。
“我们织牢县、乡、村三级医保服务网,统一覆盖范围、筹资政策、保障待遇、医保目录、定点管理、基金管理、统筹层次、大病保障机制等,为百姓提供便捷、高效的医疗保险服务。”于都县医保局局长钟子金说。2017年,该县参加居民基本医疗保险100.36万人,参保率98%,总筹资60216万元。截至目前,全县共有23723人次贫困对象住院,住院总费用11172.31万元,“五道保障线”补偿比为96%,实现了参保、征缴稳中有增,基金运行安全稳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