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栾城区作为全省第一批县级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勇于探索、大胆尝试,在技术、政策、机制等方面取得多项积极进展,医院综合服务能力显著提升。今年,该区又被确定为省、市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重点联系县(区)。日前,记者赶赴栾城区,就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进行实地探访。
技术强院农民本地看大病
“真没想到,我母亲这么大岁数、这么重的病,竟然在区医院治好了。”说话的是栾城区南李村的邢增海,他82岁的老母亲就是在栾城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转危为安的。
“当时,老人入院时病因是气胸。”栾城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主任王健对这位患者记忆犹新。他告诉记者,入院不久检查时,就发现了老人还患有严重的心脏病-室性心动过速,这意味着年逾八旬的老人随时可能有生命危险。
为了救治老人,重症医学科制定了详细的诊疗方案,组织专人开展综合治疗。经过排气减压,心脏调理,40多天后,老人成功康复出院。
栾城人民医院院长王晓晖告诉记者,为增强技术实力,医院在区财政支持下投资上千万元建设了高标准的重症医学科,派出医护人员到协和、阜外及省、市大医院进修学习,危急重症救治能力得到明显提升。
“以前,像邢大娘这样的患者都得去省会大医院。自打有了重症医学科,每年收治重症患者六七百人,我们区往外转诊的重病患者明显减少,乡亲们就近就能看大病了。”王晓晖说。
据了解,经过医改以来的建设,栾城人民医院各科室能力都有了大幅提升。心内科的介入、冠脉造影,妇科的微创手术,骨科的关节置换都具备了和省、市级医院竞争的实力。好技术、好服务加上更高的新农合报销比例,使得每年都有上千名患者从北京或省会各大医院转回区里治疗并顺利康复。
费用减负患者就医少花钱
与门诊相比,患者的主要医疗费用花销还是住院。医改以来,栾城区按照新农合政策,县、乡两级补偿比连年提高,农民大部分就诊费用能够得到报销。
今年67岁的宋秀珠因患急性肾炎6月12日到栾城人民医院住院。6月28日康复出院时,家属在患者服务中心拿到了新农合补偿单据。上面清晰地显示:住院期间实际花费8099.27元,补偿范围内费用7401.51元,实际补偿5735.20元,补偿比例超过70%,政策内补偿比近80%。
为进一步减轻患者就医负担,栾城区级公立医院实行了“一取消、两降低、一补偿、两调整”政策。取消药品加成,全部药品实行零差率销售;大型设备检查费降低10%;高值医用耗材加成率由5%降低为3%;区财政对造成的医院减收给予一定比例补偿。医改以来,栾城区财政补助公立医院改革资金已达2244.21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