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位于西宁市城中区石坡街的城中医调委,是全省成立的第一家医调委。辖区共有各级各类医疗机构135家,其中省级医院5家、市级医院3家、民营医院6家,其余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和门诊部等医疗机构。从2014年11月成立至今年9月底,城中医调委共成功调解重大疑难医疗纠纷74宗,调解后赔付金额达367万余元。作为第三方调解机构,城中医调委为化解医患纠纷起到了“润滑剂”的作用。
城中区医调委秉承“为医院服务、为患者维权、为政府分忧、为社会和谐”的工作理念,在辖区二、三甲等医院成立了医患纠纷人民调解工作室,并制作医调委公示牌及联系卡等。发生医疗纠纷时,调解人员第一时间赶到现场,以实际行动宣传和打造医调委品牌。同时,不断调整工作思路,将宣传工作和调解工作结合起来同步进行,抓住每一次和医院、患者家属当面交流的机会,宣传人民调解法、医疗事故处理条例、侵权责任法等法律法规。通过咨询服务、发放资料和当面交流、走访医疗机构等方式,进一步加大医疗纠纷人民调解的宣传力度,营造了关心、支持和促进医疗纠纷人民调解工作的良好社会氛围,增加社会知晓率。引导医患双方树立解决医疗纠纷首选人民调解的观念,依法合理地表达利益诉求。
今年3月初,现年56岁的韩某,因患腰椎间盘突出疾病,在西宁市一家医院做了手术。术后,韩某左腿无力,连路都走不成了。手术后快4个月了,韩某的腿依然不见好,这让他及家属无法接受。6月27日,城中医调委接到韩某的调解申请,在征得医院同意调解的意见后,介入调解。调解人员充分听取双方当事人的陈述后,向他们讲解了人民调解的程序和工作流程,宣传有关医疗纠纷的法律法规政策,耐心疏导,防止矛盾激化,并先后多次与双方当事人进行沟通协调。8月17日上午,在医院医患纠纷和谐办公室,韩某的家属终于与医院方代表心平气和地坐到一起,在人民调解员的见证下,共同在医疗纠纷调解协议书上签字,双方自愿达成协议。
作为专业性调解委员会,为适应医疗纠纷调解工作的专业性要求,增强调解的公信力,城中区司法局面向社会公开招聘、考核、筛选,聘请了3名有调解经验的已退休法律工作者和医政工作者作为专职调解员,成立了由30名法学、医学等领域专家组成的法律和医学专家库,作为医调委调解工作的“智囊团”,对重大疑难医疗纠纷“把脉问诊”,为医疗纠纷的调查、评估和调解提供专业技术咨询服务。
城中医调委调解员毛增青,退休前是做劳动仲裁工作的,一年前退休后被聘为调解员,继续发挥专长。
截至目前,我省已建医调委42个,从2015年截至今年9月底,共调解纠纷270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