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中秋节,陶汝琴没有回家与父母团聚,而是约了6个小伙伴,到一个与世隔绝的小村落——湖南省炎陵县龙景山麻风病康复村。这是陶汝琴自大一以来,第10次进麻风村了,也是第7次去龙景山。
陶汝琴是湖南商学院工商管理学院大四学生,也是大学生志愿者组织“家工作营”长沙地区的负责人。从大一开始,她就把自己所有的课余时间,都投入到麻风病康复村。“我上次来这里还是春节前,半年多没来,听说老人身体不好,心里放不下。”她说。
从长沙到炎陵龙景山,为节省钱,陶汝琴先坐火车到衡阳,再转车到炎陵,住一晚上,再乘坐面包车,颠簸一个多小时,第二天上午10点才到。
进村看到的第一个老人是凌伯,今年62岁,上世纪70年代进的村,没有成家,左腿截肢,在村里的老人里算是比较“健全”的。志愿者们进村时,凌伯正在给老邻居朱姨换药。朱姨没有家人,双目失明,年初时摔了一跤,导致旧伤扩大恶化,整个臀部和大半个背部溃疡,剧烈的疼痛让老人发出阵阵痛苦的呻吟。
凌伯有侄子、侄女,送来了月饼,请他回家养老。凌伯要照顾朱姨,还有隔壁患有轻微老年痴呆症的程伯。程伯一天到晚在村里晃悠,就是不知道给自己做饭。“等这两位走了,我就回侄子那去。”凌伯说。
每次去龙景山,陶汝琴都会待一周左右,做一些事情,如修水泥台阶、翻修屋顶等,更多的是与老人交流。由于老人们长期与外界隔绝,“做什么都不如拉着他们的手,和他们聊聊天”。长期的交往,让陶汝琴和老人成了“忘年交”。做游戏时,凌伯有一个外号叫“老土匪”,陶汝琴则被称为“土匪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