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姨也是陶汝琴的好朋友,今年75岁,上世纪60年代初患上麻风病,被逐出家门,一个人在康复村生活了近20年。2015年过小年那天,陶汝琴和13名志愿者陪曾姨写对联、剪窗花、吃团圆饭。告别时,曾姨问:“你们还会来吗?”“会来,每年会来很多次!”曾姨愣了几秒,突然站起来,向志愿者双手合十,作了个揖,哽咽着,不停地道谢。庆幸的是,今年中秋,曾姨被家人接回去过节。
除了炎陵龙景山,陶汝琴和小伙伴们走遍了汝城乌泥洞、安化大福、永州岭口、石门剩头村等湖南省内几个大的麻风病康复村。志愿者成员也从工商管理学院扩展到整个湖南商学院,以及湖南大学等周边高校的大学生。
志愿者们的拳拳之心,不但与当地管理部门形成了良好互动,也让环绕着老人们的疏远和偏见,有了消融的迹象。在郴州汝城,一位被称为“小姐姐”的患者女儿,自觉在网上发动众筹,为村里所有老人购买了电饭煲、电磁炉等电器设备;在石门剩头山,一位老人的儿子看到志愿者便大声呼喊:“党员你好,谢谢你党员!”志愿者返校时,他沿着山路送了近20公里。
开展志愿活动需要筹集经费。去年圣诞节,陶汝琴和同学一起,购买了5箱苹果、6叠包装纸,包好后在学生宿舍推销“平安果”。忙活一周,赚了2600元。毕业季来临,陶汝琴又瞄上毕业生的闲置物品,摆了半个月地摊,赚了近1000元。除此之外,3年下来,陶汝琴从自己的生活费和奖学金中省出3000多元,用于平时访村的车费和伙食费。
牛俐是陶汝琴的室友,也是她的“战友”,在牛俐看来,“陶子就是个小超人,为康复村投入那么多精力,还能每年拿奖学金”。
两天的时间过得很快,聊聊天、吃点儿零食、看会儿电视,山里雨水多,没有月亮,也没有过中秋节的气氛,但老人们仍然都暗暗欣喜着,志愿者们也觉得心里特别宁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