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直以来,许多城市的三甲医院都“人满为患”,患者看病往往需要等候很长时间,导致出现“看病难”问题,不仅患者看病极其不便,给医务人员也带来了极大压力,很容易滋生医患矛盾。然而,相对于大医院“僧多粥少”、“一号难求”的局面,许多区级、县级小医院却是“门可罗雀”,大量医疗资源被闲置,得不到充分有效的利用。
三甲医院与区级、县级小医院之所以会出现“冷热两重天”的现象,根本原因在于优质医疗资源配置不均衡。在优质医疗资源集中在少数大医院的情形下,患者为了更好地治病,往往会对大医院趋之若鹜,而不愿到小医院看病,结果导致了“看病难”问题的出现。唯有让优质医疗资源在大小医院之间得到均衡配置,“看病难”问题才可能得到根本缓解。
北京市探索开展市属公立医院托管区属医院的做法,不仅便于市民在家门口看病,还可以通过均衡配置优质医疗资源来引导、分流更多的患者到区属医院看病,从而起到缓解“看病难”问题的效用。而一旦“看病难”问题得到缓解,医患矛盾与纠纷也能够相应减少。
由优质医疗资源集中而导致的“看病难”问题并不只是在北京市存在,而是一种在全国都较为普遍的现象。因此,其他地方有必要借鉴北京市这种大医院托管小医院的做法,由此实现优质医疗资源的均衡配置,缓解民众反映强烈的“看病难”问题。此外,这种“托管”模式也可以为教育领域借鉴,即实行“重点学校”或名校托管普通学校的做法,从而实现优质教育资源的均衡配置,解决当前教育领域存在的择校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