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对于中国这样非常零散并且非常低质的市场来说,服务的提升要比技术的提升更有效率。例如投入一百元,技术的提升需要10年的时间、花掉更多的钱才能加10分,但是模式的提升可能用半年的时间就会带来30分、40分的收益。
所有人都觉得医疗是赚钱的事情,就算现在不赚钱未来也会赚钱。对于创业公司来说无非是三点:定方向、执行力和融资能力。创业公司要想跑到后面去,定方向这件事情上不能有任何的问题,一家创业公司非常脆弱,如果中间出现了各种战略的调整或者搭配的调整,比如管理层的调整、策略的调整以及发展计划的调整,耽误了半年、一年的时间,这可能会决定这一家创业公司的生死。
接下来的3年里最红的不是医美,而是跟医美同处在消费医疗的几个其他品类。医疗这个市场有无限大的想象空间,大部分人执著于“医”这个字指的是治病救人的意思,其实医疗的手段能满足很多人对于生活质量的提升、对于自己外貌的要求,解决很多、很现实的健康问题和商业问题,这个才是大的医疗健康的概念。
关于高频和低频,大家会觉得医疗是低频的事情,但是高频和低频在整个互联网领域里被分割了。在消费医疗行业里消费的频次和需求的频次其实是不相等的或者说不是共振的,消费的频次和需求的频次中我们认为后者对于互联网公司来说更重要。
需求频次指的是当你有需求的时候你知道一个APP或者一个互联网公司的服务能够满足自己的需求,你会打开这家公司的APP。消费者可能会用几十次的APP才进行一次消费,只要是能够不停的打开这个APP,其实都存在着消费的可能性,也就意味着他粘在了APP上,这种黏着对互联网公司来说是最大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