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年来,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网络进一步完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制度初步建立,服务均等化程度和保障水平明显提高。然而,与此纵向发展不相匹配的是,基层医疗服务份额并没有相应增长。据统计,2015年基层门诊人次占比相较2009年反而下降了5.4%,这说明基层未能有效分流日益增长的医疗需求。
从2015年下半年开始密集发布的一系列医改新政,如“推进分级诊疗建设”“医养结合”“规范社区卫生服务管理和提升服务质量”等可以看出,国家已开始从政策层面为基层发展清障助力。2016年,政府更是紧锣密鼓发布了多项指导意见,包括“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基层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试点”等。近日,国家卫生计生委又发出通知,将对全国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开展调查,为科学制定《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基本标准》及厘清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功能定位、合理化服务价格等提供依据。
国家对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下一步重点发展的信号非常清晰,即明确各级各类医疗机构诊疗服务功能定位,加强基层卫生服务队伍和能力建设,提升服务水平,最终落实分级诊疗制度,实现到2017年,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诊疗量占总诊疗量比例不小于65%,居民两周患病首选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比例不小于70%等目标。因此,基层医疗服务必须要有突破性发展,才能达到上述宏伟目标。笔者认为,要将政策和标准的执行落到实处、形成合力,需做好以下三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