困难不少
行业发展初期面临法律法规、标准缺失等问题,盈利模式较单一
去年出台的《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提出推广在线医疗卫生新模式。最近召开的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也提出,要引导和支持健康产业加快发展,尤其要促进与养老、旅游、互联网、健身休闲、食品的五大融合。虽然大的政策明确支持,然而处于起步阶段的互联网医疗发展并不是一帆风顺。
为着力解决“号贩子”和“网络医托”等社会高度关注、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维护公平就医秩序,今年4月,国家卫计委等部门印发《集中整治“号贩子”和“网络医托”专项行动方案》,明确从4月到年底集中打击号贩子,查处“代挂号”网站,取消医生个人手工加号条。在此之前,北京市叫停商业公司挂号,医生按要求卸载手机上的商业公司APP。
由于不占有医生资源,不具备执业条件,一些互联网医疗公司无法开展“望闻问切”的诊疗核心服务,只能开展挂号等外围服务,一些具体政策的实施可能客观上会对他们带来一定的影响。
事实上,互联网医疗公司盈利模式往往比较单一。记者打开一些医疗APP发现,上面列出的医生大部分只开展在线咨询,预约诊疗的医生只有小部分,且其中很多医生的挂号医院并不是其就职的知名医院,而是另一个私立机构的执业地点。
互联网药品零售试点业务也被叫停。由于试点过程中暴露出第三方平台与实体药店主体责任不清晰、对销售处方药和药品质量安全难以有效监管等问题,不利于保护消费者利益和用药安全,近期,互联网第三方平台药品网上零售试点工作被叫停,通过互联网向用户销售药品的平台停止直接交易业务。
陈秋霖分析,医疗行业由于攸关人的生命,从严监管非常必要,政策的谨慎推进有利于互联网医疗行业的健康发展。很多行业发展初期都会面临不规范、法律法规和行业标准缺失等问题,互联网医疗行业也一样。他建议尽快研究、完善相关法律法规,确定互联网医疗信息甄别监管机制、互联网医疗责任认定机制、互联网医疗适用范围和诊疗规范。同时,更多地引导互联网医疗和传统医疗机构融合,实现医疗的O2O模式,在确保医疗质量的前提下,发挥互联网医疗便捷、低成本的优势,使该行业得到更好更可持续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