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点探索
从目前的国内市场来看,商业保险公司发展医养融合业务较为迅速的是刚刚获批改组保险集团的泰康人寿。经过近十年的海外考察,泰康在借鉴美国“凯撒模式”的基础上,加入了养老社区概念,建立起虚拟保险与医养实体相结合的模式。目前,泰康已经在全国8个城市布局“泰康之家”连锁养老社区。根据不同程度的养老服务需求,社区分为独立生活区、协助生活区、专业护理区、记忆照护区,可根据老人不同阶段需求,提供相应程度的照护服务。
2012年,与养老社区相衔接的泰康“幸福有约”养老计划推出,确定“幸福有约”的客户通过购买养老保险,享受保险公司专业理财服务,年老时可以入住泰康养老社区。
选择这种方式参与医养融合的不只是泰康,许多保险公司也建立了相应的养老社区投资计划。如平安集团投资170亿元开发浙江桐乡养生养老综合服务社区,合众人寿在湖北武汉、安徽合肥投资148亿建设“健康谷”,中国人寿的河北廊、海南投资建设养老社区,此外,中国太保、中国太平、新华人寿等保险公司也有类似的投建计划。
不过,商业保险公司投资建设养老社区并不单纯是为政府分忧,除了迫切等待满足的市场需求,可观的投资收益更是保险公司所期待的。养老社区是重资产、长周期的产业,随着发展逐渐稳定,产生了生产力和回报,相当于发行了一个长期固定并具有稳定回报的债券,完全符合保险公司,特别是寿险公司资产配置的要求。
除了作为提供服务的主体直接参与到养老社区中,商业保险公司也在尝试通过专业的控费和投资能力参与到医养“三支柱”体系的建设中。
首先,商业保险公司希望配合医疗改革,建立医疗控费体系,帮助政府缓解医保基金不足的压力。目前,多地的基本医保和大病医保都交由商业保险公司经办,商业保险公司逐渐发展出以智能审核技术和决策支持技术为核心的医保业务系统。泰康人寿执行副总裁兼泰康养老董事长李艳华说,希望借助第一支柱医保社保承办,更多地延伸这些人未来对商业保险的需求,并帮助他们实施健康管理,改善生活方式。
而在第二支柱方面,商业保险公司一方面试图为企业员工提供医疗养老保障的一揽子解决方案,另一方面则利用投资优势实现职业年金、企业年金的保值增值。数据显示,截至2015年底,泰康受托和投资管理的年金规模达到1331亿元,投资回报率累计61.44%,为客户创造了一多半的收益。
当然,长期护理保险是讨论医养融合绕不开的话题。呼声持续高涨,却始终未有正式的名分。未来究竟会被确定为社会保障还是商业保险,仍不得而知。不过,无论是作为社保经办还是作为商保承保,长期护理保险都将是商业保险公司参与医养融合的重要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