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仅是空港经济区,新区其他功能区也在大力引进医疗器械项目。“临港机器人产业目前已形成了强大的集群效应。我们计划在这里建立玖护智能医疗护理机器人的研发与生产基地,以及相关培训与创新创业平台。”北京耐特飞乐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罗斌表示,这些医疗护理机器人先期将在部分医院的康复中心、养老院中投用,未来也将针对家庭,设计出简版的家用医疗护理机器人。
值得关注的是,中英医疗健康产业基地日前在新区正式启动。该基地通过整合英国著名高校科研院所、国内外龙头企业、风险基金等创新要素,通过重点建设再生医学技术平台、医疗器械技术转化平台等,形成国际化健康医疗创新成果转化和产业化重要载体,力争成为再生医学、生物新材料、医疗器械等技术方面的国际领先的生物医药孵化转化“旗舰”聚集地。记者了解到,目前该基地已吸引便携式家用体外检测仪项目、细胞组织修复项目等生物医药和医疗器械项目落户。
自主研发产品创国内外“第一”
对于医疗器械的发展模式,多位业内人士坦言,相关产业发展离不开创新,自主研发产品才是企业未来出路。
记者采访中发现,目前新区多数医疗器械企业都加大产品研发力度,把新产品研发均定位在高附加值产品上,将新技术应用到产品上,以提高产品对市场的适应度。作为一家集研发、生产、销售于一体的专业化的自动缝合器系列产品及微创外科产品的科技型企业,坐落于开发区的瑞奇外科器械(中国)有限公司成为第一个在国内市场上有拥有腔镜用切割缝合器的生产厂家。而天津紫波高科技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生产的一次性使用胆红素血浆灌流器,在国内首次将阴离子交换树脂应用于临床,也为我国首次用于清除胆红素的特异性血浆灌流器。
近年来,新区医疗器械产业的研发工作呈现出高增长趋势,一大批创新型科技企业通过自主创新拥有了自主知识产权,这些创新产品不但迅速占领国内市场,甚至还将产品销售到国外。位于开发区的天津市一瑞生物工程有限公司专注于体外诊断仪器和试剂研发,其研发出全球首款可全自动完成G试验(用于辅助诊断侵袭性真菌感染)检测的产品,年产值已达1.5亿元。该企业创始人何永胜称:“通过十余年的自主研发,一瑞生物在体外诊断仪器和试剂研发拥有核心技术优势,产品水平已达到国际先进行列。目前,一瑞生物已获得十多项发明专利证书,拥有超过千家国内用户,海外用户已覆盖意大利、荷兰等数十个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