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脐带血是胎儿娩出、脐带结扎并离断后残留在胎盘和脐带中的血液,其中含有造血干细胞,造血干细胞具有长期自我更新的能力和分化成各类成熟血细胞的潜能,保存脐带血,其实是在保存造血干细胞,因而被称为“生命备份”。
脐带血能做什么
根据原卫生部于2009年印发的《脐带血造血干细胞治疗技术管理规范(试行)》,脐带血造血干细胞治疗技术适应症包括遗传性及先天性疾病、获得性疾病两类,其中遗传性及先天性疾病包括骨髓衰竭、血红蛋白病、重症免疫缺陷病、代谢性疾病。获得性疾病则分为两类,其中恶性疾病包括急性白血病、慢性白血病、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多发性骨髓瘤、恶性淋巴瘤及其他某些恶性肿瘤,非恶性疾病包括重症再生障碍性贫血和重症放射病。
根据这份规范,能够开展相应治疗的医疗机构是“三级综合医院、血液病医院或儿童医院,具有卫生行政部门核准登记的血液内科或儿科专业诊疗科目”。而且从医院、科室到医护人员,均需符合一系列严格的限定条件,就连护士都要“经卫生部或卫生部委托的机构组织的造血干细胞移植护理工作培训并考核合格”。
与此同时,开展脐带血造血干细胞治疗技术的医疗机构应当与其功能、任务相适应,有合法脐带血造血干细胞来源。而合法的脐带血造血干细胞来源,不外乎有两种,一种是将自体脐带血保存,另一种则是使用配型成功的他人脐带血。
全球第一例脐带血移植发生于1988年,成功治愈了一位5岁的范可尼氏贫血患者。目前,在全球范围内,已经建立脐带血库近300家,公共脐带血库54家,自体脐带血库233家,脐带血储存量已经达到372万份,其中家庭库存量为307万份,公共库65万份,脐血移植数量已超过4万例。我国脐带血库行业累计自体储存脐带血近90万份,接受公民捐赠脐血近10万份,提供脐血用以临床应用已超过4000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