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步并作一步走
“在完成规定动作的基础上,福建省的医保管理体制改革又向前超越了两步。”梁万年表示,所谓规定动作,即国家对建立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明确提出的“六统一”要求。福建省超越的第一步,是将城镇职工医保管理一并整合,真正做到了归口管理,减少医保管理的行政成本,提高管理效率;而超越的第二步,则是将围绕医疗机构经济运行的一系列管理监督职能进行高度整合。“第二步迈得很大,也是最核心的一步,是‘三医联动’得以实现的关键所在。”
近来,随着医改不断向深水区挺进,“三医联动”成为高频词汇,也被提炼为三明医改的重要经验。但至今在多数地区和关键改革领域,联动仍然停留在纸上。
国家卫生计生委卫生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应亚珍表示,“三医联动”是医改的基本框架,也是被三明等地改革实践证明的科学路径。但若缺乏应有的体制机制保障,“三医联动”必将困难重重,难以推进。
“仅仅完成三保合一是否就能实现‘三医联动’?是仅仅整合医保制度,还是要将和公立医院运行相关的职能全部归口管理?”梁万年认为,福建省用两步并作一步的改革,提出了一个新课题。
“医保的功能不能仅仅理解为报销,而是要对医疗服务进行全程调控。这就要求有一个集中统一的管理部门。”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研究员江宇认为,医疗卫生的复杂性、不确定性,决定了必须对药品等要素的采购、医疗服务提供、医务人员激励等层面进行全流程统一管理。福建省的改革,不仅实现了机构整合,更重要的是实现了管理目标和激励手段的有机整合,向实现“三医联动”跨出了一大步。
“很多人问我,中央已经发了整合基本医保制度的文件,你们为什么不按照要求合并,或者交给人社部门,或者交给卫生计生部门,为什么要创造第三种模式?”福建省副省长李红坦言,做出这个决定,就是因为在实践中遇到了瓶颈,发现不这样改革,硬仗就打不下去了。“我们不是理论家,我们是改革实践者,认认真真地沉入改革深水里面去,才知道要做这样的模式。如果只做简单的整合,恐怕到了后面还是要‘翻烧饼’。”
李红认为,改革如果仅仅依靠政府用行政手段推动,不能让医保这只调配资源的手动起来,医院参与改革的积极性就很难调动,改革就很难得到广大医务人员的真心拥护。她表示,改革已经从前期相对容易的增量改革,进入体制机制改革这个啃硬骨头的阶段,剩下的都是触动各方利益的硬仗。医保是供方和需方的连接点,是牵动医改的牛鼻子,是“三医联动”的引擎,如果医保改革不尽快跟上,接下来的改革就会步履维艰。
李红说,福建省做出医保体制改革的重大决策,是经过深思熟虑、精心策划的。半年多来,省委为此专门讨论过两次,才有了成立省医疗保障管理委员会这一举足轻重的决定。“我们为什么有底气做出这个决定?因为这种模式在三明医改实践中已经被证明是行之有效的做法。三明医改为什么能够红旗不倒,就是因为从一开始就整合医保制度,逐渐发展为现在这种模式。经过实践检验的经验,我们没有理由不学,也没有理由不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