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核与业务收入脱钩激发职工的工作积极性
在山西,儿科大夫缺口很大,其中,有一个很大的因素是儿科大夫们付出得多、收入却相对较少。
“儿科收治10个小孩,医生、护士们付出的劳动比收治10个神经内科的成人要大。”该院影像科主任樊峻强举了个例子,“按照原来的考核办法即与业务收入挂钩的办法,前者因收费较低,造成医护人员收入较低,最后,导致儿科留不住人。”
为了改变这种付出与得到不合理的状况,2015年7月,该院启动了以“服务人次法”为特色的绩效考核机制,考核结果与业务收入脱钩。
在该院人事科,记者也见到了有关管理、医疗、医技、护理、工勤各类考核标准。
“现在的考核主要包括工作负荷、工作效率、医疗质量等方面,涵盖了医务人员的劳动强度、技术含量、风险和责任担当等。”该院人事科绩效办主任贾惠青介绍说,“考核根据岗位、工种、工作量、诊疗病种、病情轻重、手术难易程度等差别记不同的考核分,在总量控制的基础上确定分值(提取除药品耗材以外业务收入的45%用于发工资和绩效),将所有的工作全部纳入绩效考核,实行院科两级分配,医护分开考核。”
“现在,按人次收费,考核量化了,因为抢救大病情重的病人分值较高,大家都积极去负责以前都不愿意去干的事儿。”樊峻强介绍说,“同科室之间,比如我们影像科,以前你写5份,我写20份,大家都一样,现在按工作量和技术量考核,大家积极性也高了,平均每月收入比以前大概多1000元。”
今年前三季度,该院人员经费支出占医疗收入(不含药品与耗材收入)的比例为49.2%,占总成本的42%,远远超出全省平均27.64%的水平。(说明:人员经费总支出49.2%大于提取比例45%另包括社保金费用。)
正是这种绩效考核的改革与完善,注重质与量的协调,调动了该院职工的工作积极性,激发了医院发展的内生动力。
全力控费用让百姓真正得到实惠
控制医疗费用过快不合理增长是医改的目标之一,也是解决百姓看病贵问题的关键之一。
“我院通过控制药占比、耗材占比,降低检票检验费用,缩短平均住院日,提高门诊住院比例等综合措施,控制患者医疗费用过快不合理增长。”该院院长郭秀瑞介绍说,“与此同时,我院先后与山医大二院、省心血管病医院、省眼科医院签订了医联体协议,与太钢总医院达成了技术合作意向,邀请专家们定期到院坐诊。2015年,原平市共有300多名眼科患者接受了山医大医院眼科专家团队的诊治,手术示教23例。”
今年1-9月,该院手术2403例,医改前后手术例数同期相比增加15%;危重患者占出院人数的比例为12.9%,同比增加1.1个百分点。
一年来,每门诊人次费用下降了2.2元,住院患者平均费用由原来的5704元降至5030.5元,下降了673.5元。
医疗费用的下降,减轻了患者的负担,让百姓真正得到了实惠,也实现了医改的目标,在体现了公立医院公益性的同时,也有效缓解了医保、新农合资金不足的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