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破现行公立医院编制管理限制,由公立医院自主考录聘用人员;在基层医疗机构实行院长、医务人员年薪制;理顺医疗服务价格,药品、耗材的直接费用比重降低到30%以下;探索医养结合发展的新路子,鼓励各级医疗卫生机构与养老院等养老机构、社区和家庭签订健康服务协定……近日,福建三明市出台一系列新举措,对医药卫生体制进行再改革。“医改明星”三明的新举动,是当前福建启动的新一轮医改的一个缩影。
2014年6月初,国务院医改办将福建纳入深化医改试点省,福建开始研究制定省级深化医改试点方案。目前,福建已确立了“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的新医改总体思路。
如何理解福建的新一轮医改?福建省发改委副主任、省医改办主任赖诗卿表示,改革要以问题为导向来凝聚各方共识。他说:“现在主要问题仍然是看病难、看病贵。改革就是要解决人民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
“强基层”解决看病难
自2009年医改启动以来,福建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得到增强,全省各级公立医院硬件建设大幅提升,目前全省千人均床位预计达4.33张。但困扰多年的看病难、看病贵问题仍然没有得到实质性的缓解。
“看病到底难在哪里?应该说现在的难与过去的难是不一样的。”赖诗卿表示,现在医疗服务供给总量已不是问题的主要矛盾,难就难在结构上,也就是说难在省、市三级医院。这些医院人满为患、拥挤不堪。具体到老百姓,看病难在哪里?看普通医生不难,但看知名医生就难。
据有关专家估算,目前全社会80%的优质资源集中在大城市,大城市80%的优质资源又集中在高等级的医院。医疗资源高度集中是造成看病难的重要原因。“如果我们继续扩张高等级医院,新的优质资源将进一步向大城市高等级医院集中,这就形成一个物理学上说的‘虹吸效应’。城市大医院将加剧对基层医院的‘双虹吸’现象,既虹吸高水平医生又虹吸患者,看病难将更趋于严重。”赖诗卿表示,新一轮医改必须调整医疗资源布局,必须强基层,这是医改要解决的第一个核心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