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介绍,在构建城乡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方面,青岛明确了8项改革任务:
一是科学配置医疗卫生资源,编制青岛区域卫生规划和青岛市医疗卫生设施专项规划,构建布局合理、规模适度、层级优化、职责明晰、功能完善、运行高效的整合型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二是加快建立分级诊疗制度,今年,黄岛区、即墨市全面实施分级诊疗试点,其他区市结合实际稳妥推进,推动优质医疗资源向基层流动。2016年末,县域内就诊率达90%左右;
三是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能力,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网络将适当增设护理康复、临终关怀、老年养护病床;四是完善基层医疗服务模式,推广网络化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模式,力争到2020年,实现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全覆盖;
五是鼓励社会力量兴办健康服务业,到2020年,社会力量独立举办的医疗卫生机构床位数和服务量达到总量的25%以上;
六是建设100个国医馆、100个中医专病(专技)特色门诊,实现中医药服务全覆盖;
七是加强医疗卫生人才队伍建设,深入实施泰山学者、青岛英才211计划等重点人才工程;
八是加强医疗卫生信息化建设,将现有社保卡与医疗卫生信息网络兼容共享,推动医疗、医保、救助等相关信息互联互通,探索开展“互联网+医疗健康”服务模式,到2020年形成覆盖全市的一体化医疗卫生信息网络。
“随着医疗卫生事业的不断发展,医院方面将会拥有更大的自主经营权和人事聘用权,医院的人事管理也赋予了新的内涵,人事制度改革也势在必行,并借助改革契机,逐步建立完善的适合医院发展的人事制度新体制,只有这样才能提升医院的工作效率,使医院向制度化、现代化挺进。”市中心医疗集团总院长兰克涛说。据了解,下一步,青岛将设立公立医院管理委员会,稳步推进公立医院去行政化改革,逐步取消公立医院的行政级别;完善公立医院法人治理结构,具备条件的公立医院可成立理事会,实行院长负责制;探索试行院长公开招聘,推进院长职业化、专业化建设等,通过实施一系列举措,进一步深化公立医院编制人事制度改革。全面实行编制和新增人员备案制,医院根据规定自主拟定岗位设置方案,按规定公开招聘,实行分类管理,可以采取考察方式直接招聘医院紧缺的专业人才、高层次人才。
崂山区北宅卫生院院长陈振表示,建立科学合理的薪酬分配体系,提高医务人员积极性,提高管理水平以适应新形势需要,已经成为医院管理者必须面对的课题。目前,青岛正着手建立符合医疗行业特点的薪酬制度。完善公立医院绩效工资总量核定办法,适当放宽绩效工资总量控制,重点向临床一线、关键岗位、业务骨干和突出贡献人员倾斜。“把绩效工资与基层医疗机构基本公共卫生、基本医疗服务质量数量、医德医风、患者满意度、辖区城乡居民健康状况等考核结果比例挂钩,可将引导基层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通过多劳多得增加收入提高待遇,改善基层医疗机构‘招不来人,留不住人’的问题,最终促进基层医疗机构服务能力的逐步提升,为下一步落实分级诊疗等各项医改工作打下良好基础。”陈振说。
在公立医院改革任务中,公立医疗卫生机构医疗服务项目价格将实行分级分类管理。记者了解到,对市场竞争比较充分、个性化需求比较强的医疗服务项目实行市场调节价,今年先行放开知名专家诊察费等不少于130项医疗服务价格,由医疗卫生机构自主定价。此外,青岛还将通过完善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健全医保筹资机制和报销政策、深化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大力发展补充医疗保险和商业健康保险以及提高困难居民医疗救助水平、建立实施职工大病保险制度等举措,切实减轻参保职工的医疗负担。
“经济社会发展的最终目标是要实现人民群众生活健康幸福,人民群众身体健康是实现全面小康的重要标志。”杨锡祥表示,下一步,青岛卫生计生系统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健康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按照市委、市政府的部署,坚持“一三五”总体思路,围绕卫生计生改革“一条主线”,强化学科建设、人才战略、信息化建设“三个支撑”,推进分级诊疗、城市公立医院改革、计生服务转型、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和社会办医“五项突破”,统筹做好各项卫生计生工作,促进青岛卫生计生事业持续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