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患关系的法律问题
医务工作是一项需要高度责任心和高尚职业道德的特殊服务工作,面对“人类的健康、生命”这一特殊服务对象,任何疏忽和闪失都会带来无法挽回的损失。因此,医务工作者要对自己的工作有高度的认知和责任感,既要保护好自身利益,更要保护和尊重患者的权利。《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医疗事故处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等法律对医患双方的权利与义务都做了明确规定。因此,提升自身的法律意识已是医务工作者的当务之急,只有知法、懂法、守法,自觉遵守法律,才能在医疗过程中避免差错事故和医患纠纷的发生,更好地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
黎桦通过详实的数据分析、生动的案例展示,对医患纠纷的类型、常见的纠纷争议点、违规行为的判定及诊疗过程中的风险规避、经验教训等进行了点评讲解。他强调,医务工作者在现实工作中要注意自我保护,结合实际条件履行告知义务,妥善保管医疗文书,加强证据留存意识,要明白法律不仅可以对道德败坏者进行道义上的谴责和法律制裁,还可以保障医务工作者尽职尽责,履行其神圣的义务。
和谐医患关系的构建
和谐医患关系的构建,需要医患双方共同努力,相互尊重、相互配合、相互依存才是医患关系的核心。
黎桦表示,这需要首先增进医患之间的信任。作为利用专业知识为患者服务的医务工作者,只有获得患者信任,才有信心去挑战高难度的治疗手段;作为怀着期待和希望的患者,只有交付出自己的信任,才能更好地配合医生的诊疗,以取得理想的治疗效果。进而,要加强医患之间的沟通。医务工作者应当及时了解并满足患者希望被理解、被重视、被尊重的需求,同时也应掌握患者对医疗服务的期望、医疗环节的疑虑以及医疗服务需求的关键点等;患者应当多听取医生的意见,理性认识医疗意外的不可预见性,决不能隐瞒与病情有关的情况,或故意刁难医生。再者,医患双方要加强法律意识,医务工作者要规范医疗文件书写,尊重患者权利,保护自身权益;患者进行维权时,也要依照法律法规,遵循合理有据的原则。“人命至重,有贵千金,一方济之,德逾于此”。医者仁心,精诚为民,作为医务工作者,要让患者真正放心,唯有怀着仁爱之心、普救众生之志和对生命的敬畏,善待每一位患者,才能更好地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