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1月1日起,《医疗质量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开始正式实施,作为我国目前针对医疗质量进行管理的重要政策,落实好该办法中制定的各项制度,对于加强医疗质量管理至关重要。
从引起轰动的北医三院产妇事件,到备受关注的平湖人民医院医生被逼下跪事件,再到令人唏嘘不已的广东省人民医院退休主任被捅事件……今年引发全社会热议和关心、关注的医患事件不在少数。医患事件的产生有着错综复杂的原因,但仔细分析不难发现,医患事件产生的“导火索“往往都是医疗质量,正是由于医患双方对医疗质量的认定产生了巨大的分歧,从而产生矛盾并引发医患纠纷。
当今世界已经是信息社会,但在信息社会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信息不对称,这种不对称表现在医疗领域,就是医患双方对于医疗质量的信息存在严重不对称。医者一方作为专业的一方,属于医疗质量信息的掌控者和强势群体;患者一方作为外行,处于医疗质量信息的弱势一方,一旦双方的信息沟通出现问题,拉大了彼此的信息鸿沟,弱势的一方容易产生冲动,从而引发医患纠纷甚至是医患事件,对正常的医疗行为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不易于医疗质量矛盾和纠纷的解决。
要解决这个问题,应当从两方面入手。一方面,就是需要医者一方不断提升和改进医疗质量;另一方面,自然是要建立良好的医疗质量管理制度,弥补医患双方的信息不对称的现状,已经实施的《办法》作为我国医疗质量管理的最新规章,毫无疑问将会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和起着重要的作用。
根据国家卫计委官方的解读,该《办法》旨在通过顶层制度设计,进一步建立完善医疗质量管理长效工作机制,创新医疗质量持续改进方法,充分发挥信息化管理的积极作用,不断提升医疗质量管理的科学化、精细化水平,提高不同地区、不同层级、不同类别医疗机构间医疗服务同质化程度,更好地保障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