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东莞民营医院接下来的发展路径,张亚林也表示,东莞将规划民营医院发展“路线图”,加强专业引导,进一步拉开民营医院与公立医院之间的差别,形成差异化竞争。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东莞的民营医院也将分到很大一块蛋糕。张亚林透露,根据市出台的最新养老产业政策,将鼓励社会资本兴办康复、护理、中医、老年病、精神病等类别的医养结合机构,引导社会资本独立举办高水平、上规模、集团化的医疗机构,开拓高端医疗服务领域。
医生规培补贴将“一视同仁”
人才瓶颈一直是制约着民营医疗发展的“心病”。东莞市康华医院副院长贾国良说,由于没有自己的人才教育基地,也没有自己成型的培养方式,目前民营医院人才构成呈现两头大、中间小的“哑铃状”,民营医院的医生大多数都是公立医院退休的人员以及刚刚毕业的大学生,青年骨干相对较少,人员的流动性很大。“为克服种种问题,民营医院通常会提供比公立医疗机构高一到两倍左右的待遇来吸引专家人才,负担较重。”
在人才培养上,东华医院也在另辟蹊径。作为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协同基地,今年有30多名住院医师在医院接受了培训。
“目前全市只有一个国家级规培基地,在市人民医院;而类似的培训协同基地分布在中医院、妇幼保健院等少数几个医院。”对此,张亚林介绍说,对于住院医师的培养目前全市资源都比较稀缺,也导致了人才短缺。今年,全市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只招收了206人。
不过,他也透露说,目前市卫生计生局正在申请财政补贴,拟让民营医院的住院医师能享受全市同等待遇。“其实非常高兴民营医院能提出人才问题”,张亚林说,这也表明,民营医院已经意识到发展瓶颈,并期待有所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