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早在2011年,国家卫生部就提出居民健康卡建设。通过这张卡可以实现跨机构的身份识别、在不同的医院进行结算等功能。作为试点省份,从2012年,河南发出全国第一张居民健康卡起,已发放1000万张。媒体对居民健康卡的使用情况进行了走访,在河南省人民医院东区门诊部,尽管大厅左侧摆着一排自助操作机,但前来就诊的市民无一例外用的都是诊疗卡,没有一个人持健康卡来操作。同样,在河南省肿瘤医院,使用居民健康卡看病的患者寥寥无几。河南省肿瘤医院门诊办工作人员称:“居民过来用的不多,在我们这儿几乎都没有。”
于女士是郑州市较早拿到居民健康卡的市民。在她看来,承载着美好愿望的居民健康卡,现在还只是一个“空壳”:“我看病第一次在郑州市中心医院,看见有那个机器,就问他们了,就说我有居民健康卡能不能用,导医台的护士说没听说过,必须要办就诊卡。前一段时间孩子病了,去儿童医院问,也说不能用。”
对此,河南省卫计委统计信息中心主任王永峰坦言,推行居民健康卡,困难很大:“第一建设资金全部由银行来出;第二是老百姓,整个前期发卡的目标是新农合,很多老百姓不愿意用银行卡。”
在王永峰看来,部分患者居民健康卡不能使用,主要原因在于使用平台没有建立起来,接下来要重点加强平台建设,让居民健康卡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医院的互联互通没有实现,等这个平台建立起来,调阅居民健康档案的唯一身份识别载体就是居民健康卡。那个时候就成了必需品。医院下一步正准备联合卫计委,禁止医院再发具有金融功能的银医卡,要发就发居民健康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