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红痱:又称为痱子或红色粟粒疹,是痱子中最为多见的类型。好发于额、颈、胸、背、肘和腋窝以及儿童的头面部。皮损为密集排列的针头大小的红色丘疹和丘疹疱,大小一致,皮损部位绕着红晕。伴有不同程度的瘙痒或灼烧感,搔抓后致皮肤破损和继发感染,如毛囊炎、疖或脓肿。
白痱:又称晶形粟粒疹,此类型多见于卧床不起、高烧或慢性消耗性疾病以及手术后体虚患者。皮损好发于躯干部,尤其是胸部。皮疹主要为针尖到针头大小的非炎性的浅表性水疱,水疱透明,疱壁易破,常成批出现。无自觉症状,水疱破裂干燥后,有轻度脱屑的现象。
深痱:常见于复发性红痱,多见于躯干,也可波及四肢。皮损主要为坚实、淡白、无炎症反应的丘疹和水疱,出汗刺激后,丘疹水疱会增大,无瘙痒感或其他不适,此类型主要见于热带地区。
脓痱:常由病期较长的红色粟粒疹患者演变而成,病变范围广泛,在红色痱子的顶端,可出现针尖大小的浅表性无菌性感染性脓疱,严重的可以导致高热、虚脱和毛囊炎、疖等继发性感染。
要预防痱子就要在夏季炎热的时候,保持环境通风、凉爽、衣着宽大,勤换内衣,勤洗澡,保持皮肤清洁干燥。痱子发生后,尽量不抓,不用肥皂擦洗,洗澡后外用痱子粉扑在患处。正当出汗的时候,不要吹风和淋冷水,避免汗出不彻而发生痱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