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民服务——推“先诊疗后结算”,享“三免两减半”
此次颁布的《青岛市健康扶贫便民惠民医疗服务工作方案》提出,将强化公立医院公益性质,建立贫困人口“先诊疗、后结算”模式,开展“三免两减半”等便民惠民医疗服务措施。
据介绍,“先诊疗、后结算”绿色通道是指,对患急危重症需紧急处置或住院治疗的贫困人口,由所在定点医疗机构先行诊治和暂为垫支医药费用,待救治结束或出院时按规定一并结算。同时要求各类医疗机构严格落实首诊负责制,不得以任何理由拒绝救治贫困人口,对本单位不能有效救治的,及时联系上级牵头救治医疗单位进行专家会诊或转诊,保障贫困人口的基本医疗权利,鼓励通过对口帮扶、邀请上级医师会诊和远程医疗等手段实施诊治。定点医疗机构设立便民惠民门诊,各定点医疗机构可结合自身实际,通过导医分诊,引导病情较轻或病情稳定的贫困患者到便民惠民门诊就医,为贫困人口看病就医提供便捷良好服务。
对于身患传染病、慢性病的贫困人口,此次专门出台的《青岛市传染病、地方病、慢性病防控扶贫》提出,利用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加强对基层人员的重点传染病、地方病、慢性病防控知识培训,结合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和家庭医生服务,为全市贫困人口提供预防接种及艾滋病、结核病、慢性病、重性精神疾病等的转诊及随访服务。
定期在贫困人口中开展义诊活动,为贫困人群提供免费查体及诊疗服务。开展对65岁以上老年人、糖尿病患者等结核病重点人群的主动筛查;在贫困人口中推广癌症筛查及早诊早治,支持在贫困人口中开展重点人群筛查和医院机会性筛查;基层医疗机构每年免费为登记的严重精神障碍患者提供4次以上随访服务,协助符合条件的患者办理残疾证,享受残联部门贫困精神疾病患者救助政策。
在妇幼保健扶贫方面,《青岛市妇幼健康扶贫方案》提出争取群团组织、慈善机构、爱心企业和社会组织支持,做好贫困残疾儿童救助,进一步降低患儿致残率、提高人口素质。做好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补助、农村妇女补服叶酸和“两癌”检查等项目,全面落实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工作。2016年,各区市孕产妇系统管理率、3岁以下儿童系统管理率和7岁以下儿童保健管理率不低于全省平均水平。强化生育家庭服务,为不孕不育等生育困难贫困人员提供必要的辅助生殖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