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医院的顾虑,袁伟芬表示,大医院因为取消门诊所造成的经济损失,东莞将会探讨在其他方面进行弥补。
疑问:社区门诊能否接得住?
应对:连招两百多位医护
市民不愿意去社区医院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社区医疗机构没有专家,担心被误诊。取消大医院门诊后,若病人蜂拥而至,社区医疗机构人手和医疗质量是否都能“接得住”呢?
为此,市卫生计生局此前启动了招聘工作,226名录用人员很快将分配到各个社卫机构开展工作。羊城晚报记者了解到,226名医护人员中,绝大部分是本科学历,其中既有公卫主治医师、全科主治医师、中医主治医师等,也有网络工程师、助理会计师。
袁伟芬透露,东莞“大医院取消门诊”还有可能在一些单病种上试点突破,例如急性阑尾炎、割疝气等一些常见病、多发病,可以通过临床路径管理,制定双向转诊的标准,将诊断的过程和治疗全部规范化,不受医生个人因素影响。
疑问:市民就医观念能扭转?
应对:对患者不搞一刀切
“省里方案刚刚公布的时候,有市民忧心忡忡,担心突发疾病在基层医院处理会被耽误。”市卫生计生局有关负责人表示,就算东莞逐步试点取消普通门诊,也还是会保留急诊和专家门诊,所以市民不需要有这方面的顾虑。“分级诊疗制度的主要目的还是为了把常见病、多发病留在基层社区,而不是一刀切地针对所有患者。”
有业内人士建议,大众就医观念改变需要时间,在这个过程中,社区医疗机构更应该主动作为,想办法让患者愿意留在基层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