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受益?
处方外流试点、医药分离也给医药产业带来了改变:零售药店以及网上药店将会因此获益。根据中康资讯CMH的统计数据,2015年,中国药品零售市场 总规模达3093亿元,较2014年增长9.8%,其中药品类(不含药材类)销售达2260亿元,同比增长11.6%。网上药店的增长更是惊人:2015 年,中国网上药店总体规模达110亿元,较2014年增长52.8%,均远高于全国市场的平均水平。
根据国家食药监总局的统计数据,截至2016年6月底,注册网上药店数量已达456家。泌尿补肾类、皮肤病药物和补益养生类是网上药店销售贡献的前三大类别。
“在过去,医疗市场是医生决策市场,得医生者得天下,但是现在正逐渐转变为患者决策市场,尤其是慢病药物、健康药物,患者会提出自己的购买诉求。” 房志武说,在此情况下,更多的购买渠道就从医院转向了外部渠道,也正因此,包括赛诺菲、阿斯利康在内的企业从两年前开始将移动医疗以及基层市场列为了与传统医院同样重要的主要渠道,从而获取更多慢病资源。
尽管得益于医药分离,但目前网上药店的最大期待“网售处方药”等政策却迟迟不能出台,而另一边,目前中国连锁药店的集中度水平仍然比较低,与国际连 锁水平仍有较大差距:根据国家卫计委数据统计中心的数据,目前我国的药店总数达到448057家,较2014年增长3%,增速放缓。
“未来零售药店还是会继续跑马圈地,行业的整合速度仍将进一步提高。”老百姓大药房连锁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谢子龙对此表示。
“医药分离是牵涉到利益的重新分配以及承载的问题。”陈启宇说,“在未来,高价值的肿瘤药、必需药物的比例在医院会快速提升,而慢病药物会向医院外迁移。”他认为,要达到格局转变并不容易,将50%的药物销售留在医院将成为近期医药分离改革的临界点,而距离这一临界点大约还需要两轮招标周期的等待。
而高价值肿瘤药物在医院销售的提升与肿瘤药物市场在中国近几年依旧保持的高速增长的状态息息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