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解机构
保险公司三个工作日可理赔
朱光辉的经历是江西医疗纠纷调解机制的一个缩影。2011年12月,江西省南昌市医调委、南昌地区医疗纠纷调处中心正式挂牌。如今,医调中心现有专兼职人员36人。设立了办公室、接待咨询室、专家咨询室、调解室、保险理赔室、警务室和巡回法庭,多部门“联动”。
不到5年时间,1000多件的医患纠纷在这里顺利调解。截至今年9月30日,南昌地区医调中心共立案受理1177起,调解结案1149起,患者索赔46823.6万元,医患双方回访满意率100%。
走进南昌地区医调中心,一楼有调解室,二楼有巡回法庭和专家咨询室。南昌市司法局局长涂慧琳告诉记者,司法局、卫计委、法院、公安等部门,都抽调了专职人员长期入驻,其中南昌市中院委托东湖区法院在医调中心设立了巡回法庭。医患纠纷的受理立案、开庭、理赔等程序,都可以在同一地点完成。
谈到调解程序,南昌地区医调中心主任、南昌市司法局副局长周晓雄介绍,医调中心负责省市两级医院的医疗纠纷调解,南昌3个县目前也设立了医疗调解中心。索赔金额2万元以上的案例,都可以到调解中心免费立案、调解。根据案件纠纷的程度,分别进行协商、医学专家咨询,或通过司法鉴定提供证明。双方达成调解协议后,可向巡回法庭进行司法确认,增加公信力。如果调解不成功,可以行政调解,或者在巡回法庭进行司法调解。
调解只是其中一环,患者和家属更关心如何赔偿。目前,江西省市公立医院普遍参加了医疗责任保险,医方给患方的赔偿统一由保险公司赔付。医患双方签订调解协议后,保险公司三个工作日即可理赔到位。同时,对医方没有明显过错、患方病重无钱医治的案子,设立救助基金,给予一次性临时救助金。
不足
调解员老龄化 还需真正“无缝对接”
不止江西,全国各地医疗纠纷调解机制也正在走向成熟。2015年,各地建立医疗纠纷人民调解组织近4000个,调解处理医疗纠纷7.1万起,调解成功率85%以上,化解了60%以上的医疗纠纷。
今年7月,国家卫计委召开的医患关系媒体沟通会上,国家卫计委医政医管局副局长郭燕红表示,2014年全国医疗纠纷数量比2013年下降8.7%。在2014年下降的基础上,2015年发生在医院的涉医案件继续下降12.7%。
担任南昌市第一医院院长一年多来,黄国富也感受到变化。“现在医患纠纷肯定还有,但暴力冲突明显减少了,医闹中介慢慢消失。今年1月至9月,医院警务室基本没接到警情。”
调解机制逐渐成熟的同时,朱光辉这类患者也有一个担忧:“医调中心的权力太小了。”
朱光辉认为,调解是非强制性,调解时一般都要三番五次地跟医患双方协商,工作辛苦,但效率也相对较低,调解不成再走司法程序一般至少一两个月。
这也正是南昌地区医调中心主任周晓雄正在思考的问题。南昌地区医调中心目前是省市共建,这就存在一个“对接”的问题。由于涉及省市两级医院和相关综治部门,还需要继续加强联动,真正做到“无缝对接”,更快“拍板”,才能更快捷地解决医患纠纷。
同时,医调中心已成立近5年,调解员、专家多是公检法部门的老同志。在掌握大数据平台、电子资源共享方面,还需要年轻的力量,尤其是既懂医又懂法的人才。
“怎么引得进来?怎么留得住?”周晓雄担心,队伍建设、加强待遇等都非易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