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后,又一产妇项女士分娩后突然出现新生儿死亡。虽然尸检排除了医院责任,但是产妇家属仍然不肯罢休,要求赔偿,“我们不管什么依据,人没了,你们必须赔偿25万元。”
老李透过详实调查,很快清楚地掌握了新生儿死亡的全过程。凭着多年调解矛盾的经验,他作出了自己的判断:该患儿属先天性肺、肝脏不全,脑干、蛛网膜广泛出血死亡,院方无责,不予赔偿。
老李的判断客观公正,没有偏袒医闹一方。当他把自己的判断告诉当事人时,当事人哑口无言,表示认可、服气。
有时候,被七八个甚至更多的群众包围是常有的事。“当调解员,一是要善于听,听矛盾双方的意见,搞清楚事实才能一碗水端平,二是要善于‘理’,根据客观事实公平作出评价,理清楚脉络,再给出合理建议,只要做好了这些,我相信没有调解不了的矛盾。”老李如是说。
既是患者的维权者、又是医院的解忧人,李永清维护了医患双方合法权益,更守住了公平正义这杆秤。
用情调解化纠纷
摊开一本两厘米厚的笔记本,接受采访的老李,时不时提起笔在本子上记着写着。
也正是因为随时记笔记、随时思考,多年的调解,让老李有了50多本“调解笔记”,摞起来及他半个人高。
随便翻开调解笔记,能看见一起起被化解的矛盾,甚至有分类研究,写满各类医患矛盾纠纷解决办法。他带领的这支团队调解成功的1322件医疗纠纷案件中,患方申请赔偿金额共计2.6亿元,经调解结案后实际赔付金额7500.98万元,实际赔付金额只占申请索赔金额的28.8%,先后被司法部、浙江省委授予“全国模范人民调解委员会”“全省优秀人民调解委员会”荣誉称号。个人先后被评为“浙江省司法行政系统第三届百名优秀人物”“全国人民调解能手”。
“他的话,患者最听得进去”“大家相信他”……多年的付出,让老李在群众心中的信任度越来越高,温州医调委的牌子也越来越响。“有纠纷找医调委成了不少患者、医务人员的习惯。”温州市司法局基层工作管理处副处长吴中希说。
然而过去,面对医患纠纷,社会上广泛流传的是“打官司耗不起,行政调解信不过,搞医闹最有效”,甚至有人认为“大闹大赔、小闹小赔、不闹不赔”。
一次,精神分裂症患者柳某在温州市某专科医院住院期间突然死亡。不明其死亡原因的家属闻讯后召集亲朋、老乡500余人,到医院围堵、打砸、披麻戴孝、设灵堂、挂条幅等,要求索赔500万元,严重影响了医院及周边的正常秩序。
双方僵持,矛盾不断激化。闻讯赶来的老李在引导调解的同时,积极开展调查取证,并邀请多位专家分析评估,认为柳某死于脑梗死,院方只承担监护不力的责任。
为了更快更好地解决纠纷,同时考虑到医院的正常秩序,他把纠纷调解阵地移到了医调会,通过客观分析、细致工作和反复协商,于当晚调解成功,由无据索赔500万元变为合理补偿25万元,让一起群体性事件及时化解。
“我们患者可以选择医疗鉴定或司法鉴定,就是担心遭受不公平对待。”“打官司时间太长、花钱又多。如果找医院协商不成,干脆闹一闹。”……回忆医调委成立之初的医患纠纷不断。如今在温州,以闹取利的不赔,有医患纠纷找医调委,已经成为医患双方的共识,老李深感,“只要用心调,任何矛盾纠纷都能化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