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老乡张金荣在做专题《走心大理》,致信与我,希望樊斌的家人能写篇文章,把樊斌作为大理州漾濞县的走心人物推介给全国的读者。时逢十月深秋,临近父亲樊斌逝世的日子,特写此文,是推介也是纪念。
张金荣在《从苍山西坡漾濞群众的大黑天神信仰说开去》中有这样一段话: “多年前,笔者到莲花山采风,问及樊老(樊斌),周边群众夸他是‘观音莲花化生’、‘大黑天神转世’”。查阅漾濞县彝族地区信仰的“大黑天神”,得知是位牺牲自己,解救民众的神灵,深感欣慰,樊斌曾经在漾濞县莲花山麻风病院救治病人的仁心仁术,己深深印刻在当地老百性心中,把他喻为神灵,应该是老百姓美好的愿望和对他最大的褒奖。
樊斌一生中的五十四年,是在大理度过的。解放初期,战争的风火第一次把他带到大理,几年后,反右的错误路线又将他发配大理。从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创作室一颗闪烁并冉冉升起的新星,到跌落政治深渊;从风光的作家,到孤寂的麻风病医生,是大理的山水接纳并安抚了他,给予他生存的勇气和力量,让他用坚韧和不屈,书写出璀璨的人生,成为百姓心目中敬重的“神”。
在不公平的阴影里顽强奋斗,收获公平;在绝望的土地上坚韧劳作,播种希望,这就是樊斌在这片热土上,用生命写成的一部浓缩的巨著。
少年悲苦,投身革命
樊斌,原名樊世玲,出身河北省阜城樊阁庄一农户家庭,从祖辈开始,曾经富裕的家庭走向衰落,五岁失去母亲,继母的到来和新添的弟弟,让他的处境更加困苦,年幼的他,被迫过上流浪讨饭的生活。十一岁到地主家扛长工,十三岁时,走投无路的他,找到在当地活动的八路军东进纵队,追着部队要求当兵,部队看他无家可归,便收留了他。小小少年,从看护伤员,端水喂饭换药开始了他的革命生涯。
樊斌所属的一二九师东纵三八六旅,由东纵第一支队、东纵第二团,后整编为二十团、一一0团,是陈赓麾下的王牌军,以打硬仗、打巧战著称,美国的武官曾竖大拇指夸奖“三八六旅是中国最好的一个旅,”日本鬼子把“专打三八六旅”,作为冀南的战斗口号。《亮剑》播出后,当年的将士们,都认为李云龙就是他们的团长楚大明。
樊斌就是在这样的英雄军队里成长起来。从1939年参加革命,到全国解放,樊斌的成长轨迹呈直线上升,看护员、卫生员、司药,到医生、所长、医训队长、卫生队长、军药科副科长、十四军卫生科长,一步一个脚印。参加过上党战役、同浦战役、吕梁战役、洛阳战役、宛东宛西战役、淮海战役、渡江战役和解放大西南。解放战争后期,改编为十三军主力,打过黄河长江,经两广,横扫半个中国,于1949年底,千里奔袭,赶到云南,将国民党的最后武装,歼灭在蒙自建水和无量山一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