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患关系紧张的原因
医疗行业是一个特殊的服务类行业,但同其他服务类行业一样,顾客(患者)需要的不仅仅是得到一个好的商品(良好的医疗水平),还需要得到一个好的服务态度(一个微笑,耐心的讲解),即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要真真正正的把患者当成人来看待,而不是机器!在一些大医院,每天都有许多患者前来就医,在许多普通老百姓的观念中,大医院就应该像大酒店一样,应该有同样的服务态度。大医院的医疗设施完善,医务人员的水平高,但同样的收费也贵(五星级的酒店收费肯定不低吧)前来就诊的患者很多都是下级医院治疗效果不明显才转来的,医务人员需要面对的病患多,而每个病患的病情还都不一样,医生要在最短的时间里面做出最正确的诊断,所以很多时候患者在着急之余每每都向医生问这问那,殊不知这在一定情况下会影响医生的思路,这是需要患者了解并体谅的。这时候有些医生就有可能态度不好,这就造成了医患关系的不和谐。站在患者的角度,他们肯定会生气,若处理不到位,摩擦进而加剧,医患纠纷就产生了。

下面我将从主观与客观的角度来分别阐述医患关系紧张的原因。
主观上来说:
医院及医务人员方面的责任重大。一些医患纠纷的发生的确与医疗缺欠甚至差错、事故有关,但占比例不多。最初的医患纠纷就是因为一些医务工作者没有责任心及责任感,没有对患者尽到应有的义务。一些医务工作者缺乏人文修养,缺乏与家属沟通的技巧,未能使家属了解医学的局限性及疾病发生难以预料的突然变化的可能性;或者服务态度不好,家属不满意,也是引发纠纷的原因之一。
客观上来说:
1、我国的医改虽已取得重要进展,医疗保险体系已初步建立,但当前医疗保障水平仍较低,病人看病自费比例较高,遇大病、复杂疾病时往往难以承受巨大的医疗开支,有的甚至卖房交医疗费。这种情况下如果病人死亡了,人财两空,对家属的打击是巨大的,极易产生医疗纠纷,家属对死亡不理解或想从医院获得一定赔偿,是造成医患纠纷最重要的原因。
2、医患之间认知差距。虽然当代临床医学取得很大进展,但仍有很大局限性,医生不是神仙,不能包治百病。而公众对医疗技术期望值过高,认为死了人就是医疗事故。医务人员与患者及家属沟通不够,未能让家属充分了解医学的局限性及疾病发展的不可预测性。当病人发生了未预料到的死亡时,更是不能理解,从而发生纠纷。
3、“医闹”兴风作浪,使纠纷愈演愈烈。发生纠纷后医院为息事宁人,常赔钱了事,闹得越厉害,赔得越多。这样就形成了恶性循环,并因此催生了一个新的行业——“医闹”。“医闹”打着病人家属、亲戚、朋友、同事的幌子专门组织、策划并怂恿家属采用各种恶劣手段闹事,以达到从医院获得经济赔偿的目的,“医闹”则抽取提成或拿到“报酬”。这些人以聚众闹事的手段,使本来紧张的医患关系雪上加霜。他们组织人披麻戴孝,在医院设灵堂、摆花圈、挂挽联、奏哀乐、大喊大叫,妨碍医院正常秩序。更有甚者强迫医务人员戴孝下跪。医院领导为了平息事态,常常与“家属”谈判、赔偿。若闹事者仍不能得逞或不满意,则开始殴打甚至伤害医务人员。
4、执法人员执法不力。严重医患纠纷发生时,医院方都会打110报警,但执法人员到现场后往往只是劝解,并不采取必要的强制措施,直至发展成恶性事件、医务人员被严重打伤才采取行动。执法人员常认为,病人及家属是“弱势群体”、“闹事终有原因”,要人性执法,以致事态扩大。如果执法人员早些采取措施,完全可避免发展成恶性事件。
5、新闻媒体的不当渲染。某些新闻媒体在报道一些医疗事件时,未能考虑医疗问题的特殊性,对医疗事件的严重性存在不切实际的渲染,给群众就医留下了心理疑虑。
6、国家对医疗卫生的投入力度不够。很多从医科大,医学院刚毕业进入医院的医务人员,他们最初都是满怀着救死扶伤,为人民服务的信念,而进入医院后,那一点微薄的工资很难维持他们的生计,作为一个高级知识分子,本科学习5年、硕士学习3年、博士学习2年,来到医院后工资有可能还不够满足最基本的生活需要,在这种情况下,除了转行就只有从其他方面来增加收入了,这是只有医务工作者才能体会到的一种无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