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明确改革重点和路径,指导地方实践
目前,国家层面医改的顶层设计已经明确,改革的目标、策略和路径也很清晰,但由于中国幅员广大,各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改革的基础参差不齐,一个具体的办法不一定适合所有地区,因此,中央的改革方案和政策主要明确改革策略和路径,但通常不能过于具体。这可能会导致部分地区对改革设计的理解存在偏差,或不知道如何具体操作。一方面,《意见》更进一步明确改革重点和路径,使地方加深对医改设计的理解,从而更准确地把握改革的方向和重点;另一方面,相关部门通过归纳、提炼地方典型经验,让地方了解实现改革目标的突破口、可供选择的具体做法、需要的配套政策和条件,从而指导地方推进改革。
例如,一些地区认为推进“病种付费+临床路径”的改革难度较大,一直推进不力,严重影响到公立医院运行机制改革,而典型经验中给出了相关地区医保支付方式改革的不同做法。河南宜阳县在解决相关技术问题有难度、不能一步到位实行按疾病诊断相关分组(DRGs)的情况下,采取了创新性的方法,既涵盖了该病种临床中的各种状态,解决了临床路径的“硬性”规定与医疗服务弹性之间的矛盾,有利于保证医疗质量和医学技术的发展,也有利于规范医生行为、控制服务成本。同时,也提供了云南禄丰县的DRGs和江苏省淮安市病种分值结算的改革案例。地方可以根据具体情况作出选择,在实施DRGs条件不完全具备的情况下,可采用先易后难、先简单后复杂的方法。
三、发挥典型经验的引领示范效应,增强改革信心
改革可能涉及既往秩序和关系、相关制度和政策以及部分利益的局部性甚至根本性的调整,涉及政府相关部门权责的变化,需要突破影响改革目标实现的既有约束条件,因此,肯定会存在阻力,尤其是随着改革的深入,深层次的矛盾愈发凸显,一些地区出现“改不动”“不敢改”,甚至失去了“啃硬骨头”的信心。改革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完成的,《意见》总结了前一阶段改革的进展和成效,能够凝聚改革共识、提振改革信心,给出了如何循序渐进推进改革的策略和路径,以及典型地区有序推进改革的做法,有助于地方进一步厘清思路,一步步将改革推向纵深。同时,典型地区改革之所以卓有成效,除了敢于探索、大胆创新,更重要的是基于对医疗卫生体制改革规律的深刻把握。典型地区的经验不仅表明在体制机制方面的难点问题是可以解决的,影响改革目标的障碍是可以消除的,也给出了如何把握规律解决难点问题的路径和做法,发挥了示范引领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