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大烦恼便宜好用的药总断货
“破伤风抗毒素从去年开始就不好买了,断断续续出现了多次缺货,虽然平时用量并不大,可一旦出现需要免疫注射的外伤患者就抓瞎了。”前述卫生院院长说,在最近一段时间的采购过程中,生产厂家总是将破伤风抗毒素与其生产的其他药品捆绑销售。“破伤风抗毒素很便宜,几元一支,但捆绑的其他药品就很贵了,而且很多都是用不上或储备充足的药品。”
该卫生院所在县从2011年开始实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乡村一体化管理。全镇50余个村卫生室、80余名乡村医生全部由该卫生院统一管理,同步执行基本药物制度。一名村医告诉记者,该卫生室共配备了70多种基本药物,基本可以满足村民日常小病用药需求,但仍有部分必需药品配不上。“蒙脱石散是治疗小儿腹泻的常用药,从今年春季开始就一直进不到,夏秋季节是肠道疾病的高发季节,我们只能建议家长到药店或卫生院去买药。”
据了解,村民常用的感冒清热颗粒、板蓝根冲剂等基本药物在该县也一直处于供应紧张的状态。“很多时候都不能足额配送,有时甚至根本就买不到。”前述卫生院院长说,“这些药品的一个共同特点是便宜又好用,但就是因为太便宜了,企业挣不到钱就没有生产积极性了”。
部分基本药物的短缺并不是个别现象,中部某省多位基层医生告诉记者,阿托品、纳洛酮等抢救药品在当地已经缺货很长时间。“在省级采购平台定购了药品,但一些用量小或价格偏低的品种却长时间不能配送,询问配送公司,得到的答复就是没货。”安徽省某卫生院院长说,“这种情况在一体化管理的村卫生室更加普遍,可能是卫生室采购数量较少,路途较远等因素影响了配送公司的利益”。
2014年,国家卫生计生委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药品配备使用政策做出调整,允许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按省级规定和要求,从医保或新农合药品报销目录中配备使用一定数量或比例的非基本药物,以满足患者用药需求。
“国家和省里都放开了政策,但市里一直没有开口子,卫生院、卫生室只能配备使用基本药物。”前述东部某省卫生院院长坦言,“目录里的抢救药经常买不到,只能自己买些注射用甲泼尼龙琥珀酸钠,用来处理药物过敏反应、严重急性哮喘等。虽然入不了账,但一直都是零差率销售。”该卫生院负责管理的村卫生室,也都在销售非基本药物,同样一直是线下采购、体外循环,大多是从药材公司进货,数量多达几十种甚至上百种,“但村医是否加价销售、加价多少很难监管”。
据了解,该省曾明确要求,乡、村两级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在目录外配备医保药品,品种数和采购金额均不得超过20%,但记者走访该省多个县的多家卫生室发现,基本药物的配备比例普遍远远低于政策要求。在一家配备了200多种药品的村卫生室里,基本药物只有不到30种,占比不足20%。“也想多用基本药物,但很多药都买不到;老百姓也不知道什么叫基本药物,能治病、不加价就行。”一位村医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