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医患关系的事件频频出现,而这次,终于不再是因为委屈,而是感动。
10月21日,陕西省延安大学咸阳医院一名七十多岁的患者经过13名医护人员6个小时的奋力抢救,终于被从死亡线上拉了回来。老人在醒来后的第一时间,用颤颤巍巍的手写出了“护士没吃饭”五个字。
“特别感动,当时我的眼泪就在眼眶里打转。”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当事者护士田梦园坦言,老人写的字很简单,感情却特别重。她认为,病人苏醒后首先想到的竟然是护士,虽然只写了5个字,里面却包含着大爱。
就是这样一行字和一位护士湿润的眼眶,吸引了至少200家网站转发。为什么此事会成为热点?毫无疑问,其中关键问题就在于此事再次戳到时下一些医患双方信任缺失的痛点,为再次审视医患关系、如何避免医患纠纷,提供了一个视角和契机。
“这样一件暖心事引起关注,只能说这样的事太少了,而我们也太需要这样的正能量。”在北京某三级医院工作的赵凯长叹一声说,“工作强度大我们可以忍受,但不想在这样的高强度工作后仍然要‘低三下四’‘诚惶诚恐’”。
对于13名医护人员6个小时的抢救,受访医生表示“这很正常”。
“媒体报道过有的医生连续做了30个小时的手术。说实话,很多医生都是这样的,不算什么。”在北京一家三级医院工作的苗刚曾经做过一个手术,从早上8点做到第二天早上8点。交班后,他又开始新一天早上8点到晚上10点的手术。
苗刚在医疗行业从业15年,他的感受是,尽管医患纠纷仍时有出现,但医患双方的互相理解在增强,患者能更加理性看待医疗行业的特殊性,紧张的医患关系渐趋平和。